干眼症是眼表泪膜稳态失衡的眼表疾病,发病于眼表泪膜相关结构,症状有眼干等,体征可见泪河变窄等,病因包括泪液分泌等异常,诊断靠相关检查,治疗分非药物和药物等;结膜炎是结膜炎性反应统称,发病于结膜,症状有眼部异物感等,体征有结膜充血等,病因有感染等,诊断靠病史和眼部检查等,治疗针对病因,感染性用抗感染药,非感染性据因施策,儿童用药需谨慎。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干眼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以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眼表疾病,主要累及泪液的质、量及流体动力学异常,发病部位主要在眼表的泪膜相关结构。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发病部位为结膜,可由感染、免疫性病变、化学物质刺激、过敏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如儿童因玩耍时易接触不洁物品等更易患感染性结膜炎。
二、症状表现
干眼症:常见症状有眼睛干涩、容易疲劳、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等;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人群因眨眼频率降低更易出现眼干等症状。
结膜炎:主要症状为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发痒和流泪等,不同类型结膜炎症状有差异,如细菌性结膜炎通常分泌物较多,呈黏液性或脓性;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水样或浆液性;过敏性结膜炎常伴有眼痒等过敏相关表现,儿童患结膜炎时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频繁揉眼等行为。
三、体征表现
干眼症:眼部检查可见泪河变窄、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等,严重时可出现角膜上皮缺损等情况,通过泪液分泌试验等检查可辅助诊断,不同病史患者可能因长期患病出现不同程度眼表改变。
结膜炎:眼部体征主要有结膜充血、水肿,不同类型结膜炎还有各自特征性表现,如细菌性结膜炎可见结膜囊内有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可见结膜滤泡形成等,通过裂隙灯等检查可明确结膜的具体病变情况。
四、病因差异
干眼症:病因复杂,主要包括泪液分泌不足(如泪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泪液蒸发过强(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导致泪液蒸发增加)、泪液动力学异常等,年龄因素上,老年人因泪液分泌功能下降等更易患干眼症;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人群患干眼症风险增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也可引发干眼症。
结膜炎: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免疫性病变(如过敏性结膜炎与个体过敏体质相关)、化学性损伤(如烟雾、化学物品等刺激)、物理性刺激(如风沙、紫外线等),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所不同,儿童感染性结膜炎多由病毒或细菌通过接触传播引起,而成年人过敏性结膜炎相对更常见与接触过敏原有关。
五、诊断方法
干眼症:主要依靠病史询问、症状评估、眼科检查(如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等)进行诊断,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泪液相关指标及眼表情况。
结膜炎: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包括结膜刮片、分泌物涂片或培养等)来诊断,结膜刮片和分泌物检查有助于明确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结膜炎以及具体的病原体类型等。
六、治疗原则
干眼症: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保护眼表、恢复泪膜稳定,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改善环境湿度等;药物治疗可使用人工泪液等补充泪液,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者可进行睑板腺按摩等治疗,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治疗方案有差异,老年人患干眼症时需考虑其身体整体状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结膜炎: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感染性结膜炎需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性结膜炎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病毒性结膜炎使用抗病毒眼药水等);非感染性结膜炎则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过敏性结膜炎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儿童患结膜炎时用药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