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可通过观察症状表现(如声音嘶哑持续加重、咽喉异物感及疼痛逐渐加重、咳嗽痰中带血反复且血量增多等)、自我检查喉部外观(借助镜子观察喉部有无新生物、颈部触诊感受有无异常肿块)及注意相关高危因素(长期吸烟饮酒、职业暴露接触有毒化学物质、HPV感染等)来初步排查,但自我排除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检查,若有异常表现或高危因素应及时就医行喉镜等专业检查早诊早治,儿童出现异常喉部表现也需及时排查。
一、观察症状表现
1.声音嘶哑情况:喉癌常可引起声音嘶哑,一般来说,若是单纯用声过度等引起的暂时性声音嘶哑,经休息等处理多可较快缓解,而喉癌导致的声音嘶哑通常会持续存在且呈进行性加重。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喉癌患者的声音嘶哑往往不会自行缓解,会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影响正常发音交流。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本身喉部功能可能有一定退变,若出现持续声音嘶哑更需警惕。
2.咽喉部异物感及疼痛:喉癌患者可能会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感,总觉得有东西堵着,还可能伴有疼痛。但一些良性病变如慢性咽喉炎也会有咽喉异物感,不过慢性咽喉炎引起的异物感通常时轻时重,与喉部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而喉癌导致的异物感会逐渐加重,疼痛也可能从间断性变为持续性。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出现咽喉异物感且持续不缓解时更要重视排查喉癌。
3.咳嗽与痰中带血:喉癌刺激喉部黏膜可引起咳嗽,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咳嗽,痰中带血多是少量且偶尔出现,经过抗炎治疗等多可改善。而喉癌导致的痰中带血可能会反复出现,血量可能逐渐增多,尤其是合并有肿瘤组织破溃出血时。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本身呼吸道受到刺激,若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情况,需提高对喉癌排查的关注度。
二、自我检查喉部外观
1.借助镜子观察:可以对着镜子,用手电筒照亮喉部,观察喉部外观是否有异常。正常喉部黏膜呈淡红色,若有喉癌,可能会看到喉部有新生物,表现为局部隆起、肿块等。不过这种自我观察受限于镜子角度等因素,可能观察不全面。对于年轻人来说,若能熟练掌握镜子观察方法,可定期自我检查,但准确性相对有限。
2.颈部触诊:用手触摸颈部,感受颈部是否有肿块。喉癌有时会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导致颈部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触摸时要注意双侧颈部,感受淋巴结的大小、质地等。一般良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相对柔软、活动度较好,而喉癌转移引起的淋巴结可能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且可能逐渐增大。但颈部触诊也只是初步的自我检查方法,不能确诊。有颈部不适或发现颈部异常肿块的人群,更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
三、注意相关高危因素
1.吸烟饮酒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和饮酒是喉癌的重要高危因素。吸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刺激喉部黏膜可引发癌变;饮酒会损伤喉部黏膜,且酒精能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对于有长期吸烟史(每日吸烟量较大且持续多年)、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喉部健康,定期进行相关排查,因为这类人群患喉癌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2.职业暴露因素:某些职业人群长期接触石棉、芥子气、镍等化学物质,患喉癌的风险增加。例如从事化工行业长期接触相关有毒化学物质的人员,需要更加留意喉部出现的异常表现,定期进行喉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喉癌病变。
3.病毒感染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喉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对于有HPV感染史的人群,要提高对喉癌的警惕性,定期进行喉部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排除喉癌的方法只是初步的筛查手段,不能替代专业的医学检查。如果通过自我观察发现喉部有异常表现,或者本身存在喉癌高危因素,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进行喉镜检查等专业的医学检查,以明确喉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例如喉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喉部黏膜的详细情况,发现微小的病变,是诊断喉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儿童来说,喉癌相对少见,但如果儿童出现声音嘶哑等异常喉部表现,也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因为儿童喉癌可能有其特殊的病因和表现特点,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