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相关经络穴位刮痧可针对不同腹痛原因进行,任脉、足阳明胃经相关部位是基础,寒邪凝滞、饮食积滞、肝气郁结引起的腹痛有不同刮痧部位选择,一般人群刮痧有注意事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刮痧有特殊提示,包括环境、力度、适用情况等方面。
一、腹部相关经络穴位刮痧
(一)任脉相关部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刮拭任脉上的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等部位,中脘穴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刮痧刺激中脘穴等任脉部位,对于因脾胃不适导致的腹痛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有研究表明适度刺激中脘穴相关经络能调节胃肠蠕动等功能。
(二)足阳明胃经部位
1.天枢穴: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天枢穴对于胃肠疾病引起的腹痛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刮痧天枢穴区域可以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等功能状态,有临床研究显示刮痧天枢穴对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腹痛有一定效果。
2.足三里穴:虽然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但它与腹部脏腑密切相关,是胃经的合穴,刮痧足三里穴也可以通过经络传导起到调节腹部脏腑功能的作用,对于因脾胃虚寒等引起的腹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激足三里穴可调节胃肠道的神经反射等。
二、根据腹痛原因选择不同刮痧部位
(一)寒邪凝滞引起的腹痛
1.背部膀胱经部位:刮拭背部膀胱经上的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位于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部位。寒邪侵袭人体,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重要防线,通过刮痧膀胱经背部腧穴,可以温散寒邪,因为脾俞、胃俞等穴位与脾胃功能相关,寒邪凝滞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腹痛,刮拭这些部位有助于温通阳气,驱散寒邪,恢复脾胃正常功能。
2.腹部局部:除了任脉、胃经部位外,可适当刮拭下腹部受寒邪影响明显的区域,以辅助驱散寒邪,缓解腹痛。
(二)饮食积滞引起的腹痛
1.腹部胃经部位加强刮拭:重点刮拭天枢穴、中脘穴附近,因为饮食积滞主要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刮拭这些胃经相关腹部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积滞的食物,有实验研究表明刮痧刺激胃经腹部穴位能加快胃肠排空,改善饮食积滞引起的腹部不适。
2.背部相关穴位:刮拭大肠俞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膀胱经穴位,大肠俞与大肠的功能相关,饮食积滞可能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刮拭大肠俞等穴位有助于调节大肠功能,促进积滞排出,从而缓解腹痛。
(三)肝气郁结引起的腹痛
1.胁肋部相关经络:刮拭足厥阴肝经在胁肋部的循行部位,如期门穴(位于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等穴位。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腹部疼痛,刮拭期门穴等肝经胁肋部穴位可以疏肝理气,因为肝气郁结会影响气机运行,导致腹部胀痛等不适,通过刮痧肝经穴位能调节肝脏气血,缓解因肝气郁结导致的腹痛。
2.背部膀胱经相关穴位:刮拭肝俞穴(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穴位,肝俞穴是肝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刮拭肝俞穴有助于调畅肝脏气血,配合胁肋部肝经穴位刮痧,共同起到疏肝理气缓解腹痛的作用。
三、刮痧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提示
(一)一般人群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时应选择舒适、温暖的环境,避免受凉。刮痧后半小时内不宜洗澡,以免邪气入侵。
2.刮痧力度要适中,以局部出现痧痕为宜,不宜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对于腹部皮肤较敏感或有破损、炎症等情况的人群,应谨慎刮痧。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刮痧时更要注意力度轻柔。如果儿童腹痛,应先明确病因,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尽量避免采用刮痧等可能让儿童感觉不适的操作,可先尝试其他温和的缓解方法,如轻柔按摩腹部等,且需由专业人员操作。
2.孕妇:孕妇腹部刮痧需特别谨慎,因为刮痧可能会刺激子宫,引起宫缩等情况,危及胎儿安全,所以孕妇禁止对腹部进行刮痧操作。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松弛,刮痧时力度要轻柔。同时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刮痧时要密切观察其反应,因为刮痧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等情况,应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