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由性传播或内源性病原体感染、机械刺激等引起,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多由急性迁延或持续感染等致,无症状者定期检查,有症状者据情况物理治疗等,不同人群患宫颈炎影响不同,育龄、老年及有基础病史女性各有注意事项。
一、宫颈炎的分类及病因
急性宫颈炎:
病因:主要由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也可由内源性病原体感染所致,如部分厌氧菌、需氧菌等。此外,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如性生活过于频繁、多个性伴侣、人工流产等,也易导致急性宫颈炎。
好发人群:性生活活跃的生育期女性较为常见,因为此阶段女性的生殖系统相对敏感,且性生活等因素增加了感染风险。
慢性宫颈炎:
病因: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由病原体持续感染引起,病原体与急性宫颈炎相似;此外,一些物理因素,如长期使用高浓度消毒液冲洗阴道等,也可能导致慢性宫颈炎。
好发人群:已婚女性、有过宫腔操作史的女性相对更易患慢性宫颈炎,这与她们的生理结构和可能接触到病原体的机会增加有关。
二、宫颈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宫颈炎:
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子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子宫颈管流出,子宫颈管黏膜质脆,容易诱发出血。
慢性宫颈炎:
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
体征: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或有子宫颈息肉、子宫颈肥大等表现。
三、宫颈炎的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子宫颈的外观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样改变等。
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检测:取阴道分泌物或子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例如,采用核酸扩增试验检测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的核酸,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白细胞检测:子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增多,提示有炎症。子宫颈管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中性粒细胞>30/高倍视野,或阴道分泌物湿片镜检白细胞>10/高倍视野,可作为诊断急性宫颈炎的参考指标。
四、宫颈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宫颈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生素。例如,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时需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转为慢性。
慢性宫颈炎:
无症状的慢性宫颈炎:一般无需治疗,但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有症状的慢性宫颈炎:根据不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子宫颈糜烂样改变伴有分泌物增多、乳头状增生或接触性出血,可给予局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对于子宫颈息肉,可进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息肉送病理检查;对于子宫颈肥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五、宫颈炎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宫颈炎可能会影响受孕,因为炎症环境可能不利于精子的存活和通过。同时,在孕期患有宫颈炎也需要密切关注,因为炎症可能会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所以育龄女性若发现宫颈炎,应及时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性伴侣也可能需要同时检查和治疗。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患宫颈炎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因局部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发生。此时需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因为老年女性患子宫颈癌的风险相对增加,需要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有基础病史的女性: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局部糖原含量增加,适合病原体生长繁殖,更容易发生宫颈炎且病情可能较难控制。这类女性除了针对宫颈炎进行治疗外,还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促进宫颈炎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