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因泪液问题致泪膜不稳定及眼表病变的疾病,发病部位在眼表,症状有眼干等,体征有泪河变窄等,病因与泪液分泌、蒸发等有关,诊断靠相关检查,治疗分缓解症状等;结膜炎是结膜炎性反应统称,发病部位在结膜,症状有异物感等,体征有结膜充血等,病因分感染与非感染,诊断靠病史和眼部检查,治疗分抗感染或抗过敏等,两者在定义、发病部位、症状、体征、病因、诊断、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等原因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组织病变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主要病变部位为眼表的泪膜和眼表上皮组织。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发病部位就是结膜,可由感染、过敏、理化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
二、症状表现
干眼症:常见症状有眼睛干涩、容易疲劳、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等;严重时会出现眼睛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揉眼等行为;老年人群可能因泪液分泌功能进一步下降而症状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处于干燥环境等会加重症状。
结膜炎:主要症状为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发痒、流泪等,不同类型结膜炎症状有特点,如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黏液性或脓性,早晨起床时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黏住;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为水样或浆液性;过敏性结膜炎多有明显的过敏史,眼部奇痒等症状突出。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过敏体质人群更易患过敏性结膜炎,接触过敏原是常见诱因。
三、体征表现
干眼症:眼科检查可见泪河变窄、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等,严重时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等。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更耐心配合,老年患者因眼部组织退变可能增加检查难度。
结膜炎:眼科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有滤泡形成、假膜或真膜形成等不同体征,不同类型结膜炎体征有特异性,如细菌性结膜炎可见结膜明显充血、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可见结膜充血伴点状或片状出血等。
四、病因差异
干眼症:病因包括泪液分泌不足,如先天性无泪腺、老年性泪腺功能降低等;泪液分泌异常,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导致泪腺炎症等;泪液蒸发过强,如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等。年龄方面,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自然衰退是常见原因;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是重要诱因。
结膜炎:感染性因素如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腺病毒等)、衣原体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如免疫性病变(过敏性结膜炎等)、物理刺激(风沙、烟尘等)、化学损伤(眼药水刺激、酸碱烧伤等)。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源有差异,儿童可能因接触传染导致感染性结膜炎,过敏体质儿童易患过敏性结膜炎;成年人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物质更易发病。
五、诊断方法
干眼症:一般通过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等明确诊断,还会结合患者症状、病史等综合判断。儿童进行泪液分泌试验等检查时需安抚配合,老年患者要考虑其眼部组织的耐受性。
结膜炎: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眼部检查(包括结膜刮片、分泌物涂片等)来诊断,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细菌;病毒性结膜炎可见单核细胞增多等。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要避免检查时不配合造成损伤,老年患者要轻柔操作。
六、治疗原则
干眼症:主要是缓解症状、保护眼表、减少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症状,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者进行睑板腺按摩等物理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儿童患者优先选择温和的人工泪液等非侵入性治疗方法;老年患者要考虑全身健康状况对治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结膜炎:感染性结膜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过敏性结膜炎主要是抗过敏治疗,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儿童患者使用药物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过敏体质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