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咳嗽可通过一般治疗措施如休息保暖、饮食调理,中医理疗辅助如艾灸、推拿按摩来缓解,若症状严重或出现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且药物使用需遵医嘱,避免滥用。
一、一般治疗措施
(一)休息与保暖
1.休息:患病后身体需要能量来对抗疾病,充足的休息可以让身体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人应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婴幼儿一般需12-16小时左右。休息时可选择舒适的体位,如仰卧或侧卧,以减轻身体的不适感。
2.保暖:风寒感冒多因受凉引起,注意保暖有助于防止寒邪进一步入侵。根据环境温度适当增添衣物,避免再次吹风受寒。例如在室内时可保持室温在22-25℃左右,适当增添被褥;外出时应穿戴厚的外套、围巾、帽子、手套等,保护好头部、颈部、手部等易受寒部位。
(二)饮食调理
1.适宜食物:
温热性食物:可食用生姜红糖水,生姜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红糖能补充能量。制作方法为取适量生姜切丝,加入适量开水冲泡,再放入红糖搅拌均匀,趁热饮用。例如,对于成人,每次可饮用200-300毫升,儿童可根据年龄适当减少量,一般50-100毫升左右。
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小米粥易于消化,能为身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等能量,且性质温和。煮小米粥时可适当多加水,煮至软烂。软面条可以选择细面条,煮软后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青菜等,既补充营养又不会加重肠胃负担。
2.避免食物: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生鱼片、苦瓜等。生冷食物会加重体内寒邪,不利于风寒感冒咳嗽的恢复。同时,应减少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
二、中医理疗辅助
(一)艾灸
1.选穴:可选择大椎穴、肺俞穴、风门穴等。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汇的穴位,艾灸大椎穴能激发阳气,驱散风寒。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肺俞穴有助于调理肺部功能,缓解咳嗽。风门穴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风门穴可起到宣通肺气、驱散风寒的作用。
2.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距离穴位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不灼痛为宜,每穴艾灸10-15分钟左右。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艾灰掉落烫伤皮肤。对于儿童进行艾灸时,要更加谨慎,可适当缩短艾灸时间,并由成人操作,密切观察儿童反应。
(二)推拿按摩
1.小儿推拿:对于儿童风寒感冒咳嗽,可采用揉一窝风、推三关等手法。揉一窝风在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凹陷中,用拇指端揉该穴位,约100-300次,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推三关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中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100-200次,可起到温阳散寒的效果。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耐受程度调整力度和次数。
2.成人推拿:成人可进行揉风池穴、按揉列缺穴等。风池穴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用拇指和食指揉按风池穴,约1-3分钟,能缓解头痛、颈部不适及风寒感冒引起的不适。列缺穴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列缺穴,每次按揉1-2分钟,可宣肺止咳、通络。
三、医疗干预情况
(一)症状严重时需就医
如果风寒感冒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呼吸困难、剧烈咳嗽伴有咯血等严重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相应处理。例如,若出现高热,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合并细菌感染等情况,再给予相应治疗。对于儿童出现风寒感冒咳嗽症状严重的情况,家长更应重视,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二)药物使用禁忌
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风寒感冒咳嗽症状。但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应严格遵循医嘱。例如,不建议低龄儿童自行使用成人感冒咳嗽药物,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儿童身体造成损害。同时,要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只有在明确有细菌感染依据时,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