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发育迟缓是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受限,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第10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与畸形有别。母体因素如高龄、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疾病等及胎儿自身遗传、感染等因素可致发育迟缓;母体年龄、接触致畸物质、感染特定病毒等可致胎儿畸形,其有不同表现。可通过超声等评估发育迟缓与畸形,高龄、有慢性疾病孕妇要重视产检等,有高风险胎儿需依情况采取措施。
胎儿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及影响
母体因素:
年龄方面,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可能因自身身体机能变化等因素影响胎儿营养供应等,增加胎儿发育迟缓风险。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高龄孕妇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可能相对不足,影响胎儿获取营养。
生活方式上,孕妇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胎儿发育。吸烟会导致胎盘血管收缩,减少胎盘血流,从而影响胎儿营养和氧气供应;酗酒则可能直接损害胎儿的生长发育系统。
病史方面,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控制不佳,会影响胎盘功能和胎儿营养物质的供应。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时,高血糖环境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后又出现发育迟缓等情况。
胎儿因素:
胎儿自身遗传因素异常可导致发育迟缓,如染色体异常等。某些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会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
胎儿感染某些病原体也可能引起发育迟缓,如TORCH综合征(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胎儿畸形的相关因素及表现
母体因素:
年龄因素同样与胎儿畸形相关,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升高,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畸形的发生风险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升高。
孕妇在孕期接触某些致畸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某些化学毒物等,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例如孕期接触苯类等化学物质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结构畸形。
孕期感染某些特定病毒,如风疹病毒,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多种畸形的风险显著增加。
胎儿畸形的常见类型及表现:
肢体畸形表现为肢体的缺失、畸形发育等,如并指(趾)、多指(趾)等。
器官畸形中,先天性心脏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可表现为心脏结构的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通过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心脏结构的异常改变。
胎儿发育迟缓与畸形的评估与监测
胎儿发育迟缓的评估:
通过超声检查测量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指标来评估胎儿生长情况。例如定期超声监测胎儿的各项生长参数,若发现胎儿双顶径等指标增长缓慢,低于正常孕周的相应值,需考虑胎儿发育迟缓的可能。
还可通过监测孕妇血清中的某些指标,如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等,辅助评估胎儿发育情况。
胎儿畸形的评估:
超声检查是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手段,在孕期不同阶段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结构畸形。例如孕20-24周的系统超声大排畸检查,能够对胎儿的各个器官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如唇腭裂、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畸形。
对于一些染色体畸形的筛查,可通过无创产前检测(NIPT)或羊水穿刺等方法进行,无创产前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游离DNA来筛查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羊水穿刺则可以直接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畸形。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孕妇方面:
对于高龄孕妇,应更加重视孕期的产检,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各项检查,包括胎儿生长发育评估和畸形筛查等。高龄孕妇发生胎儿发育迟缓和畸形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有慢性疾病的孕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压、血糖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对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在孕期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孕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远离致畸物质,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为胎儿创造良好的宫内环境。
胎儿方面:
对于有胎儿发育迟缓或畸形高风险的胎儿,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胎儿发育迟缓,可能需要通过加强孕妇营养等方式来改善胎儿的生长状况;如果是胎儿畸形,需要进一步评估畸形的严重程度,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决定后续的处理方案,如是否继续妊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