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术后复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胸片、CT,腹部超声、CT或MRI;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查;其他检查有尿常规、必要时的全身骨扫描,各检查从不同方面辅助判断肾癌术后情况,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检查结果有影响需综合考量。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可初步观察肺部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肾癌肺转移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X线胸片都能提供肺部基本的形态信息,若发现肺部有可疑阴影,需进一步检查。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更应关注肺部情况,因为这类人群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胸部CT:胸部CT相较于X线胸片更能清晰地发现肺部较小的转移病灶等情况。它能更精确地显示肺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对于判断肾癌术后肺部转移的情况有重要价值。无论是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胸部CT在肾癌术后肺部复查中都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有肺部症状或高危因素的患者。
2.腹部及盆腔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简便易行,可作为术后常规复查项目之一。能观察肾脏床情况,了解有无局部复发等。对于儿童患者,腹部超声相对更安全,无辐射,可作为首选的初步筛查手段;对于老年患者,腹部超声操作相对简便,可多次重复检查。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若发现异常回声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局部复发等问题。
腹部CT或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及周围组织、区域淋巴结等情况,对于发现肾脏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更为敏感。腹部CT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适用,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需谨慎使用。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某些情况下,如对肾功能有影响不能使用含碘造影剂时,MRI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例如,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腹部MRI可以避免因CT造影剂对肾功能的进一步影响,同时准确评估肾脏及周围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及形态等。对于肾癌术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常规的正常参考范围略有不同,儿童的血常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可能因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血常规结果。例如,长期素食的患者可能存在贫血的风险,通过血常规可以发现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异常。
2.肾功能检查
主要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功能情况,因为肾癌术后患者的肾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有既往肾脏疾病史的患者,肾功能检查更为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肾功能的正常参考范围不同,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逐渐减退,需密切关注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例如,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若术后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需更谨慎地评估和处理。
3.肿瘤标志物检查
常用的肾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如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辅助判断肿瘤是否复发等情况。但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非绝对,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若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需进一步排查是否为其他良性疾病等引起,而不能单纯依据肿瘤标志物升高就判定肿瘤复发。
三、其他检查
1.尿常规
可了解尿液的成分等情况,如有无血尿、蛋白尿等。血尿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的病变,包括肾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尿常规的正常参考范围不同,儿童的尿常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生活方式中饮水过少等可能影响尿常规结果,例如长期饮水少的患者尿液浓缩,可能出现一些指标异常。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发现泌尿系统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
2.全身骨扫描(必要时)
对于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全身骨扫描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不同年龄的患者对骨扫描的反应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骨骼的生理性退变等影响骨扫描结果的解读。有既往骨骼疾病史的患者进行骨扫描时需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便准确评估结果。例如,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骨扫描可能出现一些类似转移灶的表现,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情况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