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潴留是膀胱内充满尿液无法正常排出的急症,常见病因有梗阻性(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或狭窄、膀胱颈梗阻)和动力性(如神经源性因素、药物因素),临床表现为下腹部胀痛、排尿困难,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尿常规检查诊断,紧急处理包括导尿、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还需针对病因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的一种急症。正常情况下,膀胱可以储存一定量的尿液,并通过尿道顺利排出。当各种原因导致膀胱出口梗阻或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时,就会突然发生尿液潴留,使膀胱迅速膨胀。
二、常见病因及机制
(一)梗阻性病因
1.前列腺增生
多见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道狭窄,阻碍尿液排出。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体内雄激素和雌激素平衡失调等因素可促使前列腺逐渐增生。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会挤压尿道,使尿道管腔变窄,尿液排出阻力增加,长时间后可引发急性尿潴留。
2.尿道结石或狭窄
尿道结石可直接堵塞尿道,导致尿液无法通过。尿道狭窄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由于尿道损伤、感染等原因引起,狭窄部位阻碍了尿液的正常排出通道。
3.膀胱颈梗阻
如膀胱颈挛缩等病变,会使膀胱颈部开口变小,影响尿液从膀胱进入尿道的过程,进而引发尿潴留。
(二)动力性病因
1.神经源性因素
神经系统病变可影响膀胱的排尿功能,例如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死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这些病变会干扰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功能,导致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从而引起尿潴留。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尿潴留,如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等)、抗组胺药物、某些抗抑郁药等。这些药物会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使膀胱排尿功能受到抑制。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下腹部胀痛
患者会感觉到下腹部明显胀痛,膀胱区膨隆,能触摸到胀大的膀胱。
2.排尿困难
有强烈的排尿欲望,但却无法排出尿液,或者只能排出少量尿液。
(二)体征
查体时可发现耻骨上区隆起,叩诊呈浊音,提示膀胱内有大量尿液潴留。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既往病史(如前列腺疾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史等)、用药史等。
(二)体格检查
除了检查耻骨上区膀胱情况外,还会检查外生殖器、会阴部等,以排查尿道病变等情况。
(三)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可以清晰地显示膀胱内尿液的量以及膀胱壁的情况,还能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等梗阻性病变。超声检查无创、简便,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2.尿常规检查
可以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五、治疗原则
(一)紧急处理
1.导尿
是解除急性尿潴留最迅速有效的方法。通过导尿管将膀胱内的尿液引出,缓解膀胱胀痛。但导尿操作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2.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导尿困难,可以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的方法,暂时引流尿液。
(二)针对病因治疗
1.前列腺增生
如果是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急性尿潴留,在病情稳定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等)或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来解除梗阻。
2.尿道结石或狭窄
尿道结石可通过内镜下取石等方法处理;尿道狭窄则根据狭窄程度可采用尿道扩张、尿道内切开或尿道成形术等治疗。
3.神经源性因素
对于神经源性因素引起的尿潴留,需要针对神经系统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可采用膀胱训练、间歇导尿等方法来管理排尿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男性
老年男性本身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憋尿、避免饮酒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这些因素可能会诱发急性尿潴留。一旦发生急性尿潴留,要及时就医处理,导尿等操作要谨慎,防止损伤尿道。
(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如脊髓损伤患者,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等并发症。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神经系统疾病对排尿功能的影响,综合评估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儿童
儿童发生急性尿潴留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要及时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尿道畸形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儿童泌尿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