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对胎儿有保护等重要作用,妊娠晚期羊水深度正常为3-8厘米、指数为5-25厘米,小于3厘米或5厘米为羊水少。其原因有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生长受限,孕妇血容量不足、患某些疾病、胎膜早破等。对妊娠有影响,可致胎儿肺发育不良、肢体畸形、窘迫,分娩易现胎儿窘迫、难产。诊断靠超声等检查。处理依孕周及胎儿情况,孕周小且胎儿好可多饮水等,孕周大且成熟可终止妊娠,还需密切监测。孕妇发现羊水少要保持心态、遵嘱产检治疗、注意休息饮食,关注自身和胎儿变化。
一、定义与正常羊水范围
羊水是充满在羊膜腔内的液体,对胎儿起到保护等重要作用。妊娠晚期羊水深度正常范围一般为3-8厘米,羊水指数正常范围是5-25厘米。如果羊水深度小于3厘米或羊水指数小于5厘米则考虑羊水少。
二、常见原因
(一)胎儿方面
1.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胎儿肾脏发育不良、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畸形会导致胎儿尿液生成减少或排出受阻,从而引起羊水少。例如先天性肾缺如的胎儿,由于无法正常产生尿液,羊水生成来源减少。
2.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生长受限的情况下,胎儿整体代谢功能等可能异常,也会影响羊水的产生。研究发现,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发生羊水少的概率高于正常孕妇群体。
(二)孕妇方面
1.血容量不足:孕妇脱水、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进而影响胎盘的灌注,使得羊水生成减少。比如孕妇长时间高温环境下劳作,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就可能出现血容量不足相关的羊水少。
2.某些疾病影响: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全身小动脉痉挛,胎盘血流灌注减少,会影响羊水的生成。另外,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等也可能间接影响羊水情况。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孕妇,疾病状态可能干扰了母体-胎儿的液体交换平衡。
3.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时,羊水会持续外流,若未及时处理,会导致羊水进行性减少。胎膜早破发生后,羊水流出速度和量不同,对羊水少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
三、对妊娠的影响
(一)对胎儿的影响
1.肺发育不良:羊水是胎儿肺发育的必要环境,羊水少会限制胎儿胸廓的活动,影响胎儿肺的正常发育,出生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病的风险增加。有研究表明,羊水指数小于5厘米的孕妇所生胎儿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羊水指数正常的孕妇所生胎儿。
2.胎儿肢体畸形:羊水少时,子宫壁容易紧裹胎儿,导致胎儿肢体与羊膜相连,引起胎儿肢体的畸形,如肢体短缺等情况。
3.胎儿窘迫:羊水少会使子宫内环境改变,胎儿在宫内容易出现缺氧等情况,表现为胎心异常等胎儿窘迫的征象。
(二)对分娩的影响
羊水少会导致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增加,同时可能增加难产的风险,如导致产程延长、胎儿头盆不称等情况更容易发生,需要更密切的产程监测和可能采取剖宫产等干预措施。
四、诊断方法
(一)超声检查
超声是诊断羊水少的主要方法。通过超声测量羊水深度和羊水指数来判断羊水情况。羊水深度是指最大羊水池的垂直深度,羊水指数是将孕妇腹部划分为四个象限,分别测量每个象限的羊水深度后相加所得。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准确判断羊水少的程度。
(二)胎心监护等其他检查
同时还会结合胎心监护等检查来评估胎儿在宫内的状况,胎心监护可以监测胎儿的心率变化等情况,辅助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缺氧等问题。
五、处理措施
(一)针对孕周及胎儿情况处理
1.孕周小且胎儿情况良好:如果孕妇孕周较小,胎儿情况良好,可通过孕妇多饮水、静脉补液等方法增加母体血容量,从而改善胎盘灌注,促进羊水生成。例如鼓励孕妇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等。
2.孕周大且胎儿已成熟:如果孕周较大,胎儿已经成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终止妊娠。比如可以通过引产等方式促使胎儿娩出,以降低胎儿在宫内的风险。
(二)密切监测
在整个孕期,尤其是发现羊水少后,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心情况以及羊水指数等变化。孕妇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产检,及时了解胎儿和自身的状况。
六、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一旦发现羊水少的情况,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产检和相关处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水分和营养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食物等。并且要严格遵医嘱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措施,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