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白内障,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外出戴能有效阻挡380nm以下紫外线的太阳镜,阳光强烈时尽量不外出;控制糖尿病,严格遵医嘱控血糖、定期查眼;控制高血压,按时服药控血压、定期查眼;合理饮食,补充抗氧化剂(多吃富含维C、维E食物)、摄入富含叶黄素食物(如菠菜等);戒烟限酒,吸烟者戒烟,过量饮酒者限酒;定期眼部检查,成年人每1-2年查一次,有高危因素者每半年查一次,检查包括视力、眼压、晶状体等项目,早期发现并干预。
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1.原理:紫外线可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长期紫外线照射会损伤晶状体。
2.措施:外出时佩戴质量合格的太阳镜,太阳镜应能有效阻挡紫外线,阻挡紫外线的波长应在380nm以下,可选择具有防紫外线功能标识的太阳镜;在阳光强烈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意,儿童由于晶状体更清澈,对紫外线更敏感,更需做好防护;老年人晶状体已逐渐老化,也易受紫外线影响。
二、控制基础疾病
1.糖尿病
原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血糖会进入晶状体,使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水肿,长期可引发白内障。
措施: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使血糖水平稳定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性白内障并及时干预。儿童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血糖对晶状体的损害可能更严重;老年糖尿病患者也需密切关注血糖及眼部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本身的退行性变加上糖尿病的影响,更易发生白内障。
2.高血压
原理:高血压可引起眼底血管病变,也会影响晶状体的营养供应,增加白内障发生几率。
措施: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定期检查眼部,观察晶状体等眼部结构的变化。各个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都应重视,年轻人高血压若不控制,长期也会对眼部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本身伴随眼部老化,更需注意对晶状体的保护。
三、合理饮食
1.补充抗氧化剂
原理: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中和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晶状体的氧化损伤。
食物来源及摄入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每天可摄入200~300mg维生素C;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坚果(如杏仁、核桃)、橄榄油等,每天可摄入14mg左右的维生素E。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摄入,儿童可以通过食用水果、坚果等获取;老年人可适当增加坚果等食物的摄入,但要注意适量,避免摄入过多脂肪。
2.摄入富含叶黄素的食物
原理:叶黄素是晶状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可过滤蓝光,保护晶状体免受蓝光损伤。
食物来源及摄入建议:菠菜、羽衣甘蓝、玉米等是叶黄素的良好来源,可适当增加这些蔬菜的摄入。儿童可通过食用蔬菜来获取叶黄素,促进眼部正常发育;老年人多吃这类蔬菜有助于保护晶状体,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四、戒烟限酒
1.吸烟
原理: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眼部血管,影响晶状体的营养供应,增加白内障风险。
措施: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吸烟不仅对白内障有影响,还对全身健康有害。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戒烟都能降低患白内障等眼部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风险。
2.过量饮酒
原理:长期过量饮酒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增加白内障发生可能。
措施: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尽量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意,年轻人过量饮酒可能会影响未来眼部健康,老年人过量饮酒则会加重眼部老化相关问题,增加白内障发生几率。
五、定期眼部检查
1.检查频率:一般成年人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有眼部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视患者等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
2.检查内容: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量、晶状体检查等。通过定期眼部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晶状体的细微变化,如晶状体混浊的早期表现等,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白内障的进展或早期进行治疗。儿童也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家族白内障病史的儿童,更要关注晶状体发育情况,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先天性白内障等问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变化更快,更需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应对白内障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