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尿潴留可通过解除病因、导尿、膀胱穿刺造瘘治疗;慢性尿潴留需治疗基础疾病、进行膀胱训练和盆底肌锻炼;特殊人群尿潴留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实现尿潴留断根需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及对症治疗,具体方案由专业医生依患者情况制定。
一、尿潴留的定义与分类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可分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急性尿潴留起病突然,膀胱内瞬间充满尿液,患者会有强烈尿意但无法排尿,下腹部胀痛明显;慢性尿潴留多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尿不尽等,症状相对缓慢进展。
二、急性尿潴留的治疗
1.解除病因
尿道狭窄:对于因尿道狭窄引起急性尿潴留的患者,若能找到狭窄部位,可尝试通过尿道扩张等方法暂时缓解,但这只是对症处理,根本解决需根据狭窄情况考虑手术治疗等。例如因医源性尿道狭窄导致的急性尿潴留,需要明确狭窄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进一步方案。
前列腺增生:老年男性常见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急性尿潴留,可先尝试导尿等方法引流尿液,同时积极治疗前列腺增生,如药物治疗(常用α受体阻滞剂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医疗规范),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尿潴留,如抗胆碱能药物等,若能明确是药物引起,应停用相关药物,一般停药后尿潴留情况可逐渐改善,但具体还需根据药物种类和患者个体情况判断。
2.导尿:是解除急性尿潴留最常用的方法。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导尿,将尿液缓慢引出。但导尿操作需注意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等。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注意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3.膀胱穿刺造瘘:在导尿困难或不适合导尿的情况下可采用膀胱穿刺造瘘术,通过穿刺针或造瘘管将尿液引出,暂时解决尿液潴留问题,为进一步治疗病因创造条件。
三、慢性尿潴留的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
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慢性尿潴留,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需要针对神经系统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可通过膀胱训练、盆底肌锻炼等方法改善排尿功能。例如脊髓损伤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膀胱的定时排尿训练,逐渐恢复膀胱的自主排尿功能。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同时进行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
膀胱颈梗阻:对于膀胱颈梗阻导致的慢性尿潴留,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缓解膀胱颈梗阻症状,手术治疗如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等可直接解除梗阻。
2.膀胱训练:通过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等方法训练膀胱功能。例如开始时每2-3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一次,帮助患者恢复膀胱的正常储尿和排尿功能。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尿潴留患者,尤其是神经源性膀胱等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训练。
3.盆底肌锻炼:盆底肌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患者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多次。这种锻炼方法对女性慢性尿潴留患者可能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适用于男性患者,但需要正确掌握锻炼方法。
四、特殊人群尿潴留的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尿潴留
儿童尿潴留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如先天性尿道畸形等原因。治疗时需特别谨慎,导尿等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稚嫩的尿道。对于先天性尿道畸形等病因,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手术时机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2.老年尿潴留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尿潴留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基础疾病。同时,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导尿等操作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排尿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女性尿潴留患者
女性尿潴留可能与妊娠、分娩等因素有关。妊娠后期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膀胱导致尿潴留,分娩过程中也可能因产程过长等因素引起尿潴留。对于妊娠相关的尿潴留,产后随着子宫恢复,尿潴留情况可能改善,但在产后也需要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分娩后导致的尿潴留可先尝试诱导排尿等非药物方法,如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等,若无效再考虑导尿等方法,同时要注意预防产褥期感染。
要实现尿潴留断根,需要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结合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法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处理措施。但不同患者的病情差异较大,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