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在导致怕冷特点、中医辩证依据及特殊人群表现上有区别。风寒感冒怕冷明显,多因风寒袭表致卫阳被郁,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儿童保暖适度防病情变化,老年人注意保暖休息;风热感冒怕冷轻、发热重,因风热犯表致卫气失和,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儿童注意通风散热、谨慎用药,老年人发热久不退或伴不适及时就医、谨慎用药。
一、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导致怕冷的特点区分
(一)风寒感冒所致怕冷
1.一般表现
风寒感冒多因人体劳累后吹风受凉等引起,患者会有明显怕冷症状,甚至可能裹上厚被子仍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体温一般是轻度升高或不发热。还常伴有鼻塞、流清涕,清涕质地较稀薄,咳嗽,咯白稀痰,头痛,身体酸痛等症状。从中医角度看,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郁,肌表失于温煦,所以怕冷明显。例如在秋冬季节,因受凉后易患风寒感冒,出现明显怕冷、流清涕等表现。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风寒感冒出现怕冷,但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受风寒后怕冷可能更突出,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对于老年人,本身体质相对较弱,感受风寒后卫阳更易被遏,怕冷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恢复相对较慢。
2.生活方式影响
如果生活中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比如冬季在未做好保暖措施的室外工作,就容易感受风寒之邪引发感冒,出现怕冷表现。
(二)风热感冒所致怕冷
1.一般表现
风热感冒通常是外感风热之邪所致,患者怕冷症状相对较轻,或仅有轻微怕冷,同时多有发热较重,体温可达到38℃以上甚至更高,伴有咽喉肿痛,通常是咽部红肿疼痛,流黄涕,涕色黄而黏稠,咳嗽,咯黄稠痰,口渴,舌尖边红,苔薄黄等症状。这是因为风热之邪犯表,卫气失和,虽有发热,但卫表被扰,所以怕冷不重。比如在夏季,人们过多食用冷饮、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后突然外出受热,易患风热感冒,出现发热重、怕冷轻等表现。
不同年龄人群中,风热感冒导致的怕冷表现差异相对风寒感冒小一些,但儿童风热感冒时,若体温较高,需注意及时采取合适措施退热,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高热易引发惊厥等情况。老年人患风热感冒时,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对发热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需更谨慎处理怕冷及发热等情况。
2.生活方式影响
夏季长时间处于高温、闷热且空气不流通环境,或过度食用辛辣、温热性食物后又感受风热之邪,容易引发风热感冒,出现发热重、怕冷轻的表现。
二、从中医辩证角度的区分依据
(一)病因病机
1.风寒感冒
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侵袭人体肌表,导致卫阳被遏,腠理闭塞。卫气具有温养肌表的作用,卫阳被郁则不能正常温煦肌表,所以怕冷明显。其病理性质属表实证,中医治疗多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发散风寒之邪来解除表证。
2.风热感冒
风热之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卫,导致卫气失和,热邪充斥于肌表,所以发热较明显,而卫表被热邪扰动,怕冷相对较轻。病理性质也是表证,但属表热证,治疗多以辛凉解表为法,通过疏散风热来缓解症状。
(二)舌脉表现
1.风寒感冒
舌象多为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多为浮紧脉,浮脉主表,紧脉主寒,浮紧脉常见于风寒表证。
2.风热感冒
舌象多为舌尖边红,苔薄黄;脉象多为浮数脉,浮脉主表,数脉主热,浮数脉常见于风热表证。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儿童
1.风寒感冒怕冷时
儿童怕冷时要注意保暖,但不宜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同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过度保暖可能干扰体温的正常调节,而且儿童病情变化快,容易由风寒感冒发展为其他病症。
2.风热感冒怕冷时
儿童风热感冒怕冷较轻但发热明显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适当减少衣物,利于散热。但要避免让儿童直接吹冷风,防止病情加重。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谨慎,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法,如温水擦浴等。
(二)老年人
1.风寒感冒怕冷时
老年人怕冷时保暖要适度,可选择柔软、轻便的保暖衣物,避免因保暖过度导致出汗后再次受凉。同时,老年人感受风寒感冒后,身体恢复较慢,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可适当进食一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等,帮助恢复阳气,但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2.风热感冒怕冷时
老年人风热感冒怕冷轻但发热时,要注意监测体温,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加重、胸闷等,需及时就医。老年人用药需更加谨慎,因为其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所以在出现感冒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乱用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