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时长不同,临床表现有症状、体征差异,实验室检查在血常规、精液常规有不同,影像学检查超声、MRI表现不同,治疗原则也不一样,特殊人群儿童、育龄期男性、老年男性情况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病程时长
急性精囊炎:是由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病程较短,一般起病较急。多因细菌等病原体短时间内侵袭精囊,导致精囊出现急性炎症反应。
慢性精囊炎:通常是急性精囊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病程较长,一般病程超过3个月。多是由于急性精囊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持续存在于精囊内,或者机体抵抗力较弱等因素,使得炎症反复存在,逐渐转为慢性。
二、临床表现差异
症状表现
急性精囊炎: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局部症状主要有会阴部胀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下腹部等部位,还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且射精时疼痛明显,精液可呈血性(血精)。这是因为急性炎症时精囊组织充血水肿明显,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及神经,同时病原体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慢性精囊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微的乏力、低热等表现。局部症状主要是会阴部坠胀不适感,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也可出现血精,但血精症状可能不如急性精囊炎时明显,且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这是由于慢性炎症时精囊组织处于长期的炎症状态,组织修复与炎症反应反复进行,症状相对缓和但持续存在。
体征表现
急性精囊炎:直肠指检可发现精囊触痛明显,精囊可肿大。因为急性炎症时精囊充血水肿,质地较软,触诊时容易感知到异常。
慢性精囊炎:直肠指检可触及精囊增厚、变硬,有轻度压痛。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导致精囊组织纤维增生等改变,使得精囊质地发生变化。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血常规
急性精囊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反映机体存在急性感染炎症反应。例如研究表明,急性精囊炎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可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大于70%。
慢性精囊炎: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或者仅有轻度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波动,因为慢性炎症时全身炎症反应相对较轻。
精液常规
急性精囊炎:精液中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精液黏稠度增加。这是由于精囊急性炎症导致精囊黏膜充血出血,同时炎症细胞浸润,使得精液成分发生明显改变。
慢性精囊炎:精液中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也可出现精囊萎缩等导致精液量减少等情况,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相对急性精囊炎时可能较少,但持续存在。
四、影像学检查差异
超声检查
急性精囊炎:精囊超声可显示精囊体积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液性暗区等炎性改变。因为急性炎症时精囊组织水肿,超声下可呈现出相应的异常回声表现。
慢性精囊炎:精囊超声可显示精囊体积可能缩小或正常,精囊壁增厚,回声不均匀,可见纤维化等改变。这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精囊组织纤维增生等结构改变,超声下可观察到这些形态学的变化。
磁共振成像(MRI)
急性精囊炎:MRI可清晰显示精囊的炎性水肿情况,精囊信号异常等。对于急性精囊炎的诊断和炎症范围的判断有一定价值,能更精细地观察精囊组织的病变情况。
慢性精囊炎:MRI可显示精囊组织的纤维化、萎缩等慢性改变,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阶段。
五、治疗原则差异
急性精囊炎: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主,需要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足量、足疗程的治疗,一般需要静脉应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性生活等,让精囊得到充分的休息,促进炎症消退。因为急性炎症需要迅速控制感染,防止炎症扩散或转为慢性。
慢性精囊炎:治疗相对复杂,除了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要综合治疗,可采用抗生素联合中药等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久坐、饮酒、辛辣食物等刺激因素,因为慢性精囊炎往往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炎症的反复刺激有关,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干预来控制症状和防止复发。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精囊炎极为罕见,若有疑似情况,多考虑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特殊感染等因素,需及时就医,详细检查,因为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治疗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育龄期男性:精囊炎可能影响精液质量,进而影响生育,需要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告知患者相关生育风险,治疗后要进行精液常规等检查评估生育情况。同时,育龄期男性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等,预防精囊炎的发生。
老年男性:老年男性患精囊炎可能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相关,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男性的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老年男性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等,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