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可通过饮食调整保证营养均衡、选择合适质地食物,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腔运动和吞咽反射训练,采用针灸、吞咽康复仪器等康复治疗,还需定期就医评估及监测营养状况来改善,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密切关注营养指标。
一、饮食调整
1.选择合适食物质地
对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根据吞咽困难程度选择不同质地的食物。轻度吞咽困难者可选择软食,如煮烂的面条、蒸熟的蔬菜泥、肉末粥等。这些食物相对容易咀嚼和吞咽,且能提供一定的营养。例如,将蔬菜煮熟后用料理机打成泥状,与米粥混合,既保证了营养成分,又便于吞咽。中重度吞咽困难者可能需要选择糊状或流质食物,如米糊、果泥、蔬菜汁、鱼汤、鸡汤等。这些流质或糊状食物可以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摄入,但如果是经口进食,需要注意食物的浓稠度,避免过稀导致误吸。
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温度适中的食物能减少对口腔和咽喉的刺激,一般以37℃-40℃为宜。
2.保证营养均衡
无论选择何种质地的食物,都要确保营养均衡。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选择鸡蛋、牛奶、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如果是流质食物,可以选择蛋白质粉冲调的营养饮品。同时,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等,为身体提供能量。还要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打成泥状或汁状供患者食用。例如,将橙子榨成汁,过滤后给患者饮用,以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二、吞咽功能训练
1.口腔运动训练
对于患者的口腔进行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可以进行唇部运动,让患者做撅唇、抿唇、左右嘴角牵拉等动作,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这些动作可以增强唇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唇部的控制能力。还可以进行舌部运动,包括伸舌、缩舌、舌左右摆动、舌抵上颚等动作,每次运动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次。通过舌部运动可以增强舌肌的力量和灵活性,有利于食物的推送和吞咽。
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口腔运动训练需要更加有趣和适合儿童的方式,比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让儿童进行唇部和舌部运动,像吹泡泡游戏可以锻炼唇部力量,模仿小动物舌头动作可以进行舌部运动训练,这样能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和训练效果。
2.吞咽反射训练
可以采用冰棉签刺激法来训练吞咽反射。用冰棉签轻轻刺激患者的软腭、舌根及咽后壁,每次刺激10-15秒,每天3-4次。通过这种刺激可以诱发吞咽反射,提高患者的吞咽敏感度。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的黏膜。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操作时更要谨慎,控制好冰棉签的温度和刺激力度。
三、康复治疗
1.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针灸可以选取廉泉、天突、风池、翳风等穴位。廉泉穴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上缘上方凹陷处,针刺廉泉穴可以起到利咽喉、开音的作用;天突穴在胸骨上窝中央,针刺天突穴对改善吞咽功能有一定帮助;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翳风穴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针刺手法和疗程。对于儿童患者,针灸治疗需要特别谨慎,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浅刺的方法,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吞咽康复仪器治疗
可以使用吞咽康复仪器进行治疗,如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该仪器通过电极片贴附在颈部相关肌肉部位,通过电刺激来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收缩力和协调性。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一般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皮肤相对较薄且感觉可能相对迟钝,在调整电流强度时要更加小心,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四、就医评估与监测
1.定期就医评估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评估,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每1-2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医生会通过吞咽造影检查等方法来详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造影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吞咽过程中咽部和食管的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是否存在误吸等问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在就医评估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情,以便医生综合考虑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2.监测营养状况
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定期测量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如果发现患者体重下降、血红蛋白或白蛋白降低等情况,要及时调整饮食方案或考虑通过鼻饲、静脉营养等方式补充营养。对于儿童患者,体重和身高的增长情况是监测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要定期测量并与正常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对比,确保儿童患者的营养摄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