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一般状况、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尿液、血液检查)、特殊检查(尿流动力学、影像学检查,尿流动力学含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尿道压力测定,影像学有超声、膀胱镜、MRI等)来明确病因以进行针对性诊治。
生活方式相关信息:询问患者的液体摄入情况,包括每日饮水量、饮水时间等。有些老年患者可能因担心尿失禁而刻意减少饮水,这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对尿失禁情况的准确评估。还要了解患者的排尿习惯,如排尿频率、每次排尿量等。另外,是否有吸烟、肥胖等情况也需要询问,肥胖会增加腹压,对盆底造成压力,可能诱发尿失禁;吸烟可能影响膀胱功能等。
病史情况: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导致尿失禁;是否有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疾病等);是否有手术史,尤其是盆腔手术、尿道手术等,手术可能损伤相关结构导致尿失禁。
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检查:观察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体型等,肥胖患者尿失禁风险相对较高。检查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因为一些心肺疾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整体状况,间接与尿失禁相关。
泌尿系统检查
外阴部检查:查看老年女性外阴部是否有萎缩、炎症等情况,老年女性外阴部萎缩可能导致尿道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问题;检查老年男性前列腺情况,通过直肠指诊等初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等,前列腺增生等可导致排尿困难进而引起尿失禁。
腹部检查:触摸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了解泌尿系统及腹部脏器情况,如是否有膀胱结石、肾脏肿块等情况,这些可能与尿失禁相关。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尤其是与膀胱控制相关的神经功能。包括肢体运动、感觉检查,以及肛门括约肌张力等检查,肛门括约肌张力异常可能提示神经系统病变影响膀胱功能。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尿常规: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引起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筛查。例如,若尿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
尿生化检查:检测尿液中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功能情况。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与尿失禁的发生和发展可能相关。
血液检查:检测血常规、生化全套等。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贫血可能导致患者身体状况不佳,间接影响泌尿系统功能;生化全套中的电解质检查等可了解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情况,如钾、钠、氯等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膀胱的神经肌肉功能,导致尿失禁。例如,低血钾可能影响肌肉的兴奋性,包括膀胱肌肉,从而影响排尿功能。
特殊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流率测定:通过尿流率仪测定患者排尿时的尿流率,了解排尿的通畅程度。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排尿困难等情况,如尿流率降低可能提示下尿路梗阻等问题,与尿失禁的类型和病因相关。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检测膀胱在储尿和排尿过程中的压力和容积变化。能够评估膀胱的顺应性、膀胱感觉功能、膀胱容量等情况。例如,膀胱顺应性降低可能导致膀胱容量减小,患者容易出现尿频、尿失禁等症状;通过测定可以区分是真性尿失禁还是假性尿失禁等不同类型的尿失禁。
尿道压力测定:测量尿道不同部位的压力,了解尿道的阻力情况。对于判断尿道括约肌功能等有重要意义,如尿道压力降低可能提示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导致尿失禁。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泌尿系统超声:可以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了解是否有肾脏积水、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引起尿失禁。例如,膀胱结石可刺激膀胱黏膜,导致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这些病变。
盆底超声:对于女性患者,盆底超声可以观察盆底结构,如盆底肌的厚度、形态以及是否有脱垂等情况。盆底肌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是老年女性尿失禁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盆底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评估盆底结构情况。
膀胱镜检查:对于一些怀疑有膀胱病变(如膀胱肿瘤、膀胱结石、膀胱憩室等)的患者,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等,有助于明确尿失禁的病因。但膀胱镜检查是有创检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的结构,包括盆底肌、神经等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尿失禁病因诊断,如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尿失禁等,MRI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例如,通过MRI可以观察脊髓、脑部等神经系统结构是否有病变,从而明确是否是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尿失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