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痰多的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要调整环境,保持空气清新湿润;饮食上增加水分摄入,提供营养易消化食物;采用拍背、蒸汽吸入等物理排痰方法;关注就医评估及医疗干预,低龄小儿和有基础疾病小儿需特殊护理。保持室内适宜环境,让小儿多饮温开水、吃营养易消化食物,用空心掌轻柔拍背或超声雾化器蒸汽吸入排痰,痰多不缓解伴其他症状及时就医,低龄及有基础疾病小儿护理更细致精心。
一、一般护理措施
(一)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温度维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环境可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例如,过于干燥的空气会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而湿化的空气能让痰液变得相对稀薄。对于小儿来说,良好的环境能让呼吸更顺畅,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二)体位引流
根据小儿肺炎的部位采取合适的体位进行引流。如病灶在肺上部,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病灶在肺下部,可采取头低脚高位。通过改变体位,借助重力作用使痰液向大气道引流,从而便于咳出。例如,头低脚高位时,肺部较低部位的痰液会因重力流向主支气管,进而更容易被咳出。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小儿不适或导致病情加重。
二、饮食调理
(一)增加水分摄入
让小儿多饮温开水,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小儿每千克体重每日需摄入120-150ml的水分,年龄稍大些的可适当调整。例如,1-3岁小儿每日大约需要1200-1500ml的水分,其中包括从食物中获取的部分,但通过饮水补充是很重要的。多饮温开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利于痰液的排出。
(二)合理饮食结构
给予小儿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可能会加重呼吸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导致痰液分泌增多且黏稠。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同时,蛋白质的摄入也很重要,可选择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食物,但要注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煎、油炸。
三、物理排痰方法
(一)拍背法
在小儿咳嗽间隙,让其侧卧或抱起侧卧,家长五指微曲成半环状,即空心掌,轻轻拍打小儿背部,两侧肺部都要拍到。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下往上、从外往内依次进行,每次拍3-5分钟,每日可拍2-3次。通过拍背可以使黏附在气管、支气管上的痰液松动,促进其排出。例如,拍背能振动气道内的痰液,使其向大气道移动,便于咳出。但对于年龄过小、体质较弱或病情较重的小儿,拍背时要特别谨慎,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二)蒸汽吸入法
让小儿吸入蒸汽,可使用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将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放入雾化器中,通过超声震荡产生细微的雾滴,让小儿吸入。雾化吸入能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例如,超声雾化器产生的雾滴较小,能深入到呼吸道深部,起到稀释痰液、缓解咳嗽的作用。但在进行雾化吸入前,要确保雾化器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小儿来说,要注意避免烫伤,在雾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
四、医疗干预相关情况
(一)就医评估
如果小儿支气管肺炎痰多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可能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等检查,以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例如,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二)药物辅助
若有明确的细菌感染依据,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不过要注意,对于低龄儿童要谨慎使用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而对于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适当使用,但要注意其适用年龄和剂量等问题。例如,氨溴索能促进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但在使用时要根据小儿的年龄和病情合理应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低龄小儿
低龄小儿咳嗽反射较弱,排痰能力差,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细致。如拍背时力度要轻柔,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小儿不适或损伤。在饮食方面,要确保食物易于吞咽,防止发生呛咳。同时,要密切观察低龄小儿的呼吸、精神状态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有基础疾病的小儿
对于本身患有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出现支气管肺炎痰多的情况时,要更加重视。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个性化指导,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这类小儿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及时的医疗干预。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时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所以要加强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