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诊断涉及病史采集、多种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需与肾错构瘤、肾盂癌、肾囊肿等疾病鉴别。病史方面需关注年龄性别、症状等;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各有表现及对特殊人群的考虑;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和尿液相关指标;鉴别疾病各有临床特点及与肾癌的鉴别要点。
一、临床表现与病史采集
(一)病史方面
1.年龄与性别因素:肾癌好发于50-7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病史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需询问是否有家族遗传性肾癌相关家族史,而老年患者要关注基础疾病情况。
2.症状病史:患者可能有血尿(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腰痛(多为钝痛或隐痛)、腹部肿块等表现,需详细询问这些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还需了解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及出现时间。
(二)临床表现方面
1.典型表现:典型的肾癌三联征为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但临床上同时出现这三者的情况较少,多数患者仅表现为其中一种或两种症状。血尿是由于肿瘤侵犯肾盂、肾盏所致;腰痛是肿瘤生长牵拉肾包膜或侵犯周围组织引起;腹部肿块则是肿瘤较大时可在腹部触及。
2.不典型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以副瘤综合征为首发表现,如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高血压等。红细胞增多症是因为肿瘤组织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高钙血症是肿瘤细胞释放甲状旁腺相关肽等物质引起血钙升高;高血压可能与肿瘤压迫肾血管、分泌肾素等有关。
二、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检查
1.超声表现:超声可作为肾癌筛查的首选方法。肾癌在超声下多表现为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肿块,边界可能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初步了解肾脏占位情况,但对于较小的肿瘤或复杂情况的鉴别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2.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超声表现差异不大,但在儿童肾癌中,超声检查需注意与肾母细胞瘤等疾病鉴别,儿童肾母细胞瘤多表现为较大的腹部肿块,超声下有其特征性表现。
(二)CT检查
1.CT表现:CT平扫可见肾实质内肿块,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增强扫描时肿块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是诊断肾癌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权衡CT检查的辐射风险与诊断必要性,尽量采用低剂量扫描等方式减少辐射暴露。
(三)MRI检查
1.MRI表现: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在肾癌诊断中,T1加权像多呈等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同样有不均匀强化表现。MRI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血管等情况有独特优势。
2.不同人群应用: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MRI检查相对更安全,因为其不依赖对比剂的肾小球滤过,可避免因使用含碘对比剂对肾功能的进一步影响。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1.常规血液指标: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肾功能检查可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肿瘤标志物方面,肾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相对较少,乳酸脱氢酶等可能在晚期肾癌患者中升高,但不具有诊断特异性。
2.年龄相关差异: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在进行肾功能检查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肾功能情况,与年轻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有所不同。
(二)尿液检查
1.尿常规:尿常规可发现血尿等情况,对于初步判断泌尿系统是否有病变有帮助,但不能仅凭尿常规确诊肾癌,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2.尿脱落细胞检查:尿脱落细胞检查可查找是否有肿瘤细胞,但阳性率相对较低,对于肾癌的诊断价值有限,更多用于膀胱癌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四、鉴别诊断疾病
(一)肾错构瘤
1.临床特点: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多为单侧发病。超声检查表现为强回声肿块;CT检查可见肿块内含有脂肪成分,具有特征性表现;MRI检查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均可见脂肪信号。
2.与肾癌的鉴别:肾错构瘤一般无典型的肾癌三联征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中脂肪成分的存在可与肾癌鉴别。
(二)肾盂癌
1.临床特点:肾盂癌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伴有条索状血块。影像学检查中,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内充盈缺损;CT和MRI检查可显示肾盂肾盏区的肿块。
2.与肾癌的鉴别:肾盂癌的肿瘤主要位于肾盂肾盏内,而肾癌起源于肾实质,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的起源部位等可进行鉴别。
(三)肾囊肿
1.临床特点:单纯性肾囊肿多为良性病变,一般无明显症状。超声检查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CT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
2.与肾癌的鉴别:肾囊肿与肾癌的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肾囊肿无强化表现,而肾癌有明显强化。但对于复杂肾囊肿,有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