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要合理膳食,增加蔬果摄入、减少腌制烟熏油炸食物、均衡营养;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均增加食管癌风险;定期体检筛查,40岁以上及有家族病史者要定期检查;治疗食管炎症等癌前病变,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白斑需规范治疗;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不良心理会增患癌风险,可通过运动社交等调节。
一、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一)合理膳食
1.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每天应保证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00克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能抑制致癌物质的形成。例如,西兰花中含有萝卜硫素等成分,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苹果中的多酚类物质也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蔬菜水果的需求略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从蔬菜水果中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发育;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有所减退,可将蔬菜水果适当加工,如打成蔬果汁等,以保证摄入。
2.减少腌制、烟熏、油炸食物摄入:腌制食品中往往含有较多亚硝酸盐,在人体胃酸等环境下可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烟熏和油炸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成年人应尽量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取量,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身体代谢和解毒功能相对较弱,更要避免食用这类含有高致癌物的食物。比如,长期食用过多腌制的咸菜等,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3.均衡摄入营养: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蛋白质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成年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为每公斤体重1~1.2克,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有所不同,例如学龄前儿童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35~4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可选择全谷物等复杂碳水化合物,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
(二)戒烟限酒
1.戒烟:吸烟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会损伤食管黏膜,长期刺激可导致细胞恶变。无论年龄大小,戒烟都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对于吸烟者,应积极采取戒烟措施,如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器具等。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吸烟对其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会影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的正常发育,同时也会增加未来患食管癌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2.限酒:过量饮酒会损伤食管黏膜,长期饮酒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比不饮酒者明显升高。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应不超过25克,女性应不超过15克,儿童绝对禁止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会加重肝脏负担,同时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增加食管癌的发生几率。
二、定期体检筛查
(一)高危人群定期检查
1.年龄因素:40岁以上人群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细胞发生突变的几率增加。40岁以上人群每年可考虑进行食管镜检查等相关项目,以便早期发现食管病变。对于有家族食管癌病史的人群,即使年龄未达到40岁,也应提前进行筛查,筛查年龄可提前至35岁左右。
2.有家族病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食管癌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食管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类人群除了要比普通人群更早开始定期筛查外,筛查的频率也应适当提高,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食管镜等检查。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携带某些与食管癌相关的基因突变,通过定期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食管的异常病变,如癌前病变等,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治疗相关癌前病变
(一)食管炎症的规范治疗
1.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由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长期可导致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症,进而可能发展为食管癌前病变。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如奥美拉唑等。同时,患者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如避免餐后立即平卧、抬高床头等,以减少胃酸反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身体发育或器官功能的影响,例如儿童患有反流性食管炎时,应选择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优先采用非药物的生活方式调整,如调整喂养姿势等,若需用药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2.食管白斑:食管白斑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对于发现食管白斑的患者,应进行密切随访和相应治疗。可通过内镜下观察白斑的变化情况,必要时进行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如果白斑有恶变倾向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需要采取内镜下治疗等措施。
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增加患癌风险。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社交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心理状态。例如,年轻人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老年人可以参与一些兴趣爱好活动,如书法、绘画等,保持心理的愉悦和平衡,这对于降低食管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也有一定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