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预防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环境预防(保持病房清洁、控制人员流动)、个人卫生护理(口腔、皮肤、会阴部护理)、饮食预防(保证卫生、选择合适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及早期发现感染征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还需考虑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
一、环境预防
1.保持病房清洁:定期对患者居住的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一般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病房的空气可通过空气净化器等设备进行过滤,有条件的可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如紫外线照射等,每次照射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注意紫外线照射时患者需回避,避免造成损伤。对于免疫极度低下的患者,可考虑安置在层流病房中,层流病房能提供相对无菌的环境,有效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
2.控制人员流动: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患者病房,进入病房的人员需更换清洁的衣物、口罩,严格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探视者若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则禁止探视,以减少外界病原体传入病房的机会。
二、个人卫生护理
1.口腔护理:每日至少进行2-3次口腔护理,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进行漱口。对于口腔黏膜有损伤的患者,可选用相应的药物含漱液,如康复新液等,以促进黏膜修复,预防口腔感染。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洗澡或擦身,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腹股沟等。勤换内衣内裤,更换衣物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擦伤皮肤。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用温水擦拭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及皮肤感染。
3.会阴部护理:女性患者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男性患者也要注意阴茎包皮等部位的清洁。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保持局部卫生。
三、饮食预防
1.保证饮食卫生:患者的饮食应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可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冲洗,肉类要确保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生鱼片、凉拌菜等,这些食物可能携带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
2.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四、密切观察病情及早期发现感染征兆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机体抵抗力低下,体温升高往往是感染的重要信号,若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需高度警惕感染的可能。
2.观察感染征象: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咽痛、尿频、尿急、尿痛、皮肤红肿、溃烂等感染相关的征象。对于不同部位的感染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如肺部感染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尿液浑浊等;皮肤感染则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有分泌物等。
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1.纠正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进行输血等治疗来纠正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贫血会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影响免疫功能;血小板减少易引起出血,而出血部位若护理不当也容易继发感染。通过积极纠正这些基础情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风险。
2.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对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在医生的评估下,可考虑使用适当的免疫调节剂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但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对于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药物,刺激粒细胞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监测。
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因化疗等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在预防感染时需更加细致。在环境方面,儿童病房的清洁消毒要严格执行,且要注意儿童的活动区域清洁。个人卫生护理上,儿童可能不太配合口腔护理等操作,家长和医护人员要耐心引导,如选择儿童喜欢的口味的含漱液等。饮食方面要保证儿童营养均衡,选择儿童喜欢且卫生的食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等变化,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不太容易被及时察觉。
老年患者: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预防感染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环境方面,老年患者病房的温度、湿度要适宜,避免因环境不适导致患者抵抗力进一步下降。个人卫生护理要考虑老年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皮肤状况,如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翻身等护理要更加小心,防止发生压疮等。饮食上要注意易于消化,同时满足老年患者的营养需求,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中糖分的控制。在病情观察方面,要关注老年患者是否出现非典型的感染表现,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而不一定有明显的高热等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