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大多首选放疗,部分情况可手术,包括鼻咽部局限性病变放疗后复发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后未消退或复发且可切除者,常见术式有经鼻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和鼻咽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并做好准备,术后有一般护理、并发症处理及康复后续治疗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手术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鼻咽部局限性病变:放疗后局部复发,病变局限于鼻咽部,无颅底骨质破坏或颅内侵犯等情况。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未消退或复发,且有手术切除可能。
鼻咽癌手术的常见术式
经鼻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早期局限于鼻咽部的鼻咽癌,肿瘤未广泛侵犯周围结构。
手术过程:通过鼻腔插入内镜,利用内镜的放大和清晰视野,精准切除鼻咽部的肿瘤组织。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例如,对于一些病灶较局限、边界清楚的早期鼻咽癌,经鼻内镜下手术可以较为彻底地切除肿瘤,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鼻腔、鼻咽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适用情况:当鼻咽癌伴有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时采用。根据淋巴结转移的范围和部位,可分为根治性颈清扫术、功能性颈清扫术等。
手术过程:以根治性颈清扫术为例,手术需要切除颈部的淋巴结、脂肪组织、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等(具体切除范围根据病情而定)。通过手术清除颈部的转移病灶,对于控制颈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有重要作用。比如,对于颈部肿大且固定、经评估有手术切除可能的转移性淋巴结,通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去除肿瘤病灶。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全面评估患者情况
身体状况评估: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是否能够耐受手术。例如,心肺功能检查可以通过心电图、胸部X线或CT等检查来评估,确保患者心肺功能能够支持手术操作。
肿瘤分期评估:通过鼻咽部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例如,MRI检查对于了解鼻咽部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和切除范围。
患者的术前准备
呼吸道准备: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前需要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例如,术前2-4周戒烟可以改善呼吸道黏膜的状态,提高呼吸道的清洁和防御功能。
口腔准备:保持口腔清洁,术前常规漱口,预防术后口腔感染。患者需要在术前几天开始用漱口水漱口,每天多次,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
手术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术后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例如,术后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轻度升高,多为手术吸收热,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症状,可能提示感染等并发症。
伤口护理:对于颈部手术切口,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定期更换切口敷料,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切口感染。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术后要密切观察鼻腔、口腔有无出血情况。如果出现出血较多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或采取其他止血措施。例如,少量渗血可以通过局部压迫等方法处理,而大量出血则需要紧急处理。
感染: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切口红肿、分泌物异常等感染征象。一旦发生感染,需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如果是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康复及后续治疗
康复训练:对于颈部手术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进行颈部功能康复训练,以预防颈部肌肉粘连、萎缩,促进颈部功能恢复。例如,术后一段时间后可指导患者进行颈部的轻柔活动,如缓慢转动颈部等,但要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牵拉切口。
后续治疗:根据患者的术后病理情况等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例如,如果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切除不彻底或有高危复发因素,通常需要进行辅助放疗或化疗来降低复发风险。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鼻咽癌手术
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鼻咽癌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手术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不仅要考虑肿瘤的切除,还要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术前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耐受性和生长发育需求,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术后护理要更加注重儿童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因为儿童术后可能会因为身体不适和对手术的恐惧等出现情绪问题,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关心和安抚。
老年鼻咽癌手术
特点及注意事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下降,手术耐受性可能较差。术前评估要更加全面,除了常规的身体状况评估外,还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情况。例如,对于有慢性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需要在术前进行更积极的心肺功能改善治疗,如控制心力衰竭、改善肺通气等。术后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护和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促进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