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三类。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包括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先天性红系造血异常性贫血、获得性红系造血干祖细胞损伤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造血微环境异常(如骨髓基质细胞受损、造血调节因子异常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分红细胞内在异常(如红细胞膜、酶、珠蛋白生成障碍异常)和外在异常(如免疫性、非免疫性因素);失血性贫血有急性(外伤大量失血)和慢性(消化道、其他部位慢性失血)。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1.先天性红系造血异常性贫血:多与遗传因素相关,如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存在基因缺陷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于婴幼儿,起病多较早,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发现相关基因异常。

2.获得性红系造血干祖细胞损伤

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可由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化学因素(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等)、辐射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可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生成均减少。儿童时期感染因素相对较为常见,若儿童接触了上述可能致病的病毒或化学物质,就易引发AA导致贫血。

(二)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等疾病,可破坏骨髓的基质细胞,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所需的微环境,从而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纤维化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会逐渐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

2.造血调节因子异常

细胞因子缺乏: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可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由于肾脏功能受损,EPO分泌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EPO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肾脏是其主要产生部位,儿童若存在肾功能问题,就会影响EPO的分泌进而影响贫血。

造血调节因子失衡: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导致体内造血调节因子失衡,影响造血微环境对红细胞生成的支持作用。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内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膜异常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于红细胞膜蛋白基因异常,导致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异常,红细胞呈球形,变形能力降低,容易在脾脏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破坏。多见于儿童,发病年龄多在婴幼儿期至儿童期,可通过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膜蛋白分析等确诊。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也是遗传性疾病,红细胞膜蛋白异常使红细胞呈椭圆形,破坏增加,主要通过血常规及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发现异常。

2.红细胞酶异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疾病,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中的关键酶,缺乏时红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易被氧化损伤破坏。儿童中男性发病相对较多,在一些高发地区(如我国南方)较为常见,食用蚕豆等特定食物或感染等情况可诱发溶血发作。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丙酮酸激酶缺陷,影响红细胞能量代谢,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发生溶血。

3.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分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等,多见于有地中海贫血家族史的儿童,患儿存在珠蛋白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导致不同肽链合成不平衡,红细胞异常破坏增多。

(二)红细胞外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1.免疫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温抗体型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关,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冷抗体型多由感染等因素诱发,抗体在低温时作用于红细胞导致溶血。儿童时期感染引发的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相对常见。

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多见于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的情况,母亲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Rh血型不合溶血病相对较少见,但病情可能更严重。

2.非免疫性因素

感染: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引起溶血,可能是通过细菌毒素或病毒直接损伤红细胞导致溶血。

化学物质:如苯、蛇毒等,接触后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加。儿童若误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引发溶血性贫血。

物理因素:大面积烧伤、人工心脏瓣膜等机械性损伤可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儿童中因烧伤等物理因素导致溶血性贫血相对少见,但也需关注。

三、失血性贫血

(一)急性失血性贫血

多由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急性大量失血引起,如儿童意外创伤导致的内脏出血、大血管破裂等,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血液,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引发贫血。

(二)慢性失血性贫血

1.消化道失血:如消化道溃疡、肠息肉、钩虫病等可导致慢性失血。儿童钩虫病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为常见,钩虫寄生在肠道内,导致肠道慢性失血;消化道溃疡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引起慢性失血进而导致贫血。

2.其他部位失血:如鼻出血、月经过多(女孩)等慢性失血情况,长期小量失血可逐渐引起贫血。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有时红细胞的破坏能被骨髓红细胞生成所代偿,临床上不发生贫血,即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AIH)。也有人仅可测及抗自身红细胞抗体(AI),而无明显溶血迹象。当机体既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又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甚至白细胞抗体),进而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或全细胞减少)时,称之为Evans。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脸上皮肤发黄怎么回事?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脸上皮肤发黄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胆红素水平升高:当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导致皮肤发黄,这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胆囊问题或溶血性疾病等引起的。 2.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或营养素,如维生素A、E、B12等,也可能导致皮肤发黄。 3.皮肤疾病:某些皮肤疾病,如黄疸、黄褐斑、白癜风等,可能导
脚趾甲变白是什么原因?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脚趾甲变白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导致脚趾甲变白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这种感染通常由霉菌引起,会导致指甲变色、变厚、易碎,并可能出现白色或黄色的斑块。 2.营养不良: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如维生素A、B12或铁,可能影响指甲的健康,导致指甲变白。 3.银屑病:
为什么夏天也长冻疮?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夏天也会长冻疮,医学上称为“夏季易发冻疮”或“非冻结性冷伤”。以下是关于夏天长冻疮的原因和相关建议: 1.原因: 肢端血液循环不良:夏天时,人体的血管会扩张,以帮助散热。然而,对于一些存在肢端血液循环不良问题的人来说,血管不能及时收缩,导致血液在肢端积聚,容易引发冻疮。 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尽管是夏天
指甲上有黑色竖线怎么回事?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指甲上出现黑色竖线可能是甲母痣、甲下出血、黑色素瘤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1.甲母痣 甲母痣是一种痣细胞位于甲板和甲床的交界部位的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甲板上出现一条或多条纵行的黑线,颜色可呈棕色、黑色或蓝色。甲母痣恶变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其变化。如果黑线
小儿贫血需要治疗吗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儿贫血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贫血的严重程度和原因。一般来说,轻度贫血可能不需要特殊治疗,而中重度贫血则需要积极治疗。 轻度贫血的小儿,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改善贫血状况,如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等因素对贫血的影响。 然而,对于中重度贫血的小
脸部有白块
郎娜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脸部有白块通常与微量元素缺乏、贫血、蛔虫病、花斑糠疹、白癜风等原因有关,需要根据原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1、微量元素缺乏 维生素B12参与了DNA合成和神经系统功能。其缺乏可能导致色素沉着不均匀,从而可出现白斑。 可以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如猪肉、牛肉、羊肉等,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
小儿贫血怎么治疗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儿贫血的治疗方法为明确病因、补充造血原料、输血治疗、支持治疗等。 1.明确病因 这是治疗贫血的关键。首先要明确导致贫血的原因,如营养不良、慢性失血、造血功能障碍等。 2.补充造血原料 对于营养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需要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缺铁性贫血应补充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
小儿贫血标准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儿贫血的标准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新生儿,血红蛋白低于145g/L可诊断为贫血;1-4个月婴儿血红蛋白低于90g/L;4-6个月婴儿血红蛋白低于100g/L;6个月至6岁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10g/L;6-14岁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20g/L。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造血功能逐渐完善,但如果存在营养
小儿贫血吃什么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儿贫血可以吃富含铁的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等。 1.富含铁的食物 比如动物肝脏(猪肝、鸡肝等),其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还有红肉(如牛肉、羊肉),其铁含量也较高。通过补充铁,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缓解贫血症状。 2.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 1.新生儿期 血红蛋白低于145g/L可诊断为贫血。这是因为新生儿期有其特殊的生理特点,血红蛋白值会与其他年龄段有所不同。 2.1-4个月婴儿 血红蛋白低于90g/L应考虑贫血。此时婴儿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对铁等造血物质需求较大,容易出现贫血。 3.4-6个月至儿童期 血
贫血纠正后可以立即停药吗
王玉红 副主任医师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三甲
贫血纠正后不建议立即停药的,如缺铁性贫血,在系统补铁治疗情况下,3周左右可达到正常水平,但仍需维持治疗4到6个月后才能停药。如果患者贫血纠正后仍消化不良、慢性失血等情况没有改善,在停药后一段时间仍是可以反复贫血,因此建议补铁治疗的同时,治疗胃肠道疾患及慢性失血的原发病的治疗。如果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在血象恢复后,仍维持一段时间的叶酸及维生素
小儿贫血的原因
陈志衡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三甲
儿童贫血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由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第二、溶血性贫血;第三、失血性贫血。小儿贫血的原因,第一、由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导致,主要是缺乏造血原料,比如营养性的铁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B6缺乏、铜缺乏、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的缺乏等。其中铁的缺乏会导致出现缺铁性贫血,而且在婴幼儿中的发
小儿贫血的症状
陈志衡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三甲
小儿贫血的症状与病因、贫血的程度、贫血的急慢性有关,急性贫血,比如急性出血或溶血,即使检查是轻度贫血,也可以引起严重的症状,甚至休克。慢性贫血,如果器官代偿功能比较好,可以没有症状,只有非常严重的才会出现。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所以贫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器官缺氧,一般表现是皮肤、脸色和眼睑、指甲等处出现苍白,重度甚至出现蜡黄色。时间长
孕妇贫血不能低于多少
王芳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孕妇血红蛋白不能低于11克,因此血红蛋白低于11克就可以确诊为贫血,其中10到10.9克每升为轻度贫血,7到9.9克每升为中度贫血,4.0到6.9克每升为重度贫血。贫血越严重,对胎儿影响也越大,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孕期一旦发现有贫血,一定要通过饮食、药物及时纠正。
小儿贫血吃什么
朱玲玲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贫血要看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如果是营养性贫血,一般需要补铁。因为营养性贫血里面除了缺铁,还有其他的蛋白质、维生素B12或者是叶酸,所以主张多吃含铁食物,比如猪血、猪肝、鸡血、鸭血等。同时,也要多补充维生素C,可以多吃一些苹果、橙汁等维C含量高的水果或者是蔬菜。另外,还要尽量补充一些高蛋白饮食。如果有维生素B12缺乏时,还需要补充维生素
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仲美凤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我国小儿血液会议,建议血红蛋白,新生儿期为145克每升,1到4个月为90克每升,4到6个月为克每升,5到9个月时为110克每升,5到11岁时为115克每升,12到14岁时为120克每升。如果低于上述指标,就可以诊断为小儿贫血。一旦小儿出现贫血,家长应待儿童前往医院就诊,发现贫血要及时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是治疗贫血关键。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