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黄斑水肿是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炎性反应致液体渗入、组织增厚水肿的病变,黄斑是视觉敏锐区域。常见病因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白内障手术、眼外伤等。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诊断靠眼底检查、OCT、FFA等。治疗针对病因,如控血糖、用抗VEGF药、治葡萄膜炎等,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常见病因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黄斑水肿。据相关研究,约有25%-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黄斑水肿,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发生概率逐渐增加。
2.视网膜静脉阻塞: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当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时,静脉压力升高,血管壁受损,使得血管内的液体和蛋白质渗漏到黄斑区,引发水肿。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水肿的出现会严重影响视力。
3.葡萄膜炎:如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等,炎症会波及黄斑区,导致黄斑区的血管通透性改变,引发水肿。例如,中间葡萄膜炎患者中,约有半数会出现黄斑水肿,炎症的持续存在会不断刺激黄斑区组织,加重水肿情况。
4.白内障手术:部分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可能会发生黄斑水肿,这与手术过程中眼内环境的改变、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白内障术后1-3个月内可能出现黄斑水肿,其发生率因手术方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所不同,大约在5%-10%左右。
5.眼外伤:眼部受到外伤时,可能会直接或间接损伤黄斑区的血管和组织,引起黄斑水肿。眼外伤的严重程度不同,黄斑水肿的发生情况也各异,严重的眼外伤往往更容易导致黄斑水肿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患者会感觉视力逐渐模糊,严重程度因黄斑水肿的程度而异。轻度黄斑水肿可能仅表现为视力轻度下降,而重度黄斑水肿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难以看清眼前的物体、阅读困难等。
2.视物变形:患者可能会看到直线变弯曲、物体大小发生改变等情况。例如,原本笔直的线条看起来不再笔直,原本正常大小的物体看起来变小或变大等,这是由于黄斑区的正常结构被水肿破坏,影响了视觉信号的正常传递。
3.中心暗点:在视野中心区域出现暗点,即患者能感觉到在注视物体时,中心位置有一块区域看不到东西。
三、诊断方法
1.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可以直接观察黄斑区的形态,看是否有水肿、渗出等改变。医生可以看到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反光增强等表现。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这是诊断黄斑水肿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OCT能够清晰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的层次结构,精确测量黄斑区的厚度等指标。通过OCT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到黄斑区是否有液体积聚,以及视网膜各层的病变情况,其对黄斑水肿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将荧光素钠注入静脉后,通过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的荧光形态。在黄斑水肿时,可以看到血管渗漏、荧光素积存等情况,有助于明确黄斑水肿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四、治疗及注意事项
1.针对病因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黄斑水肿:严格控制血糖是基础,同时可根据病情选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如雷珠单抗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VEGF的活性,减少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黄斑水肿。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考虑激光治疗等方法。
视网膜静脉阻塞相关黄斑水肿: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如果是缺血型的可能需要激光治疗,以减少视网膜缺血引起的VEGF释放;而对于非缺血型的黄斑水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观察,必要时也可使用抗VEGF药物等治疗。
葡萄膜炎相关黄斑水肿:主要是积极治疗葡萄膜炎,控制炎症。根据葡萄膜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当炎症得到控制后,黄斑水肿也可能会逐渐减轻。
白内障手术相关黄斑水肿:大多数患者的黄斑水肿可以在术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消退,对于水肿较重、影响视力恢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眼外伤相关黄斑水肿:首先要处理眼外伤的情况,对于黄斑水肿的治疗则根据水肿的程度和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黄斑水肿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需要特别谨慎处理。要仔细查找病因,因为儿童黄斑水肿的病因可能与先天性因素、遗传性眼病等有关。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密切监测视力和眼部情况的变化。
孕妇:孕妇出现黄斑水肿时,用药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权衡利弊,首先考虑通过非药物的方法来观察病情变化,如密切监测眼底和视力等,如果必须用药,要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并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黄斑水肿的情况较多,往往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和眼部情况,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要密切观察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较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