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变是发生在视网膜黄斑区的病变,分为年龄相关性(干性、湿性)、遗传性、外伤性、炎症性等类型。诊断方法有眼底检查(直接眼底镜、荧光血管造影、OCT)。预防方面一般人群要健康生活、避紫外线、定期检查,特殊人群如家族遗传史、患全身性疾病、儿童遗传性黄斑病变高危人群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黄斑病变的定义
黄斑病变是一种发生在眼睛视网膜黄斑区的病变。黄斑区是视网膜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它主要负责精细视觉和色觉等功能,比如我们看物体的细节、阅读文字等都依赖黄斑区的正常功能。
二、黄斑病变的分类及相关情况
(一)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1.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女性和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其主要是黄斑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导致玻璃膜疣等沉积物逐渐形成。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暴露于紫外线等环境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病理上主要表现为黄斑区出现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改变,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等表现,对日常生活中的精细活动,如穿针引线、阅读等产生影响。
2.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也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同样女性和有家族遗传史者易患。与干性不同的是,它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黄斑区视网膜下,引起黄斑区出血、水肿、渗出等。这种新生血管很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导致黄斑区结构被破坏,严重影响视力。生活方式中,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会增加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发病风险,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眼部血管的状态。患者会迅速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比如看直线的物体变成弯曲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遗传性黄斑病变
1.常见类型及特点
比如Stargardt病,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黄斑区会出现萎缩等病变,早期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色觉异常等,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可能逐渐进展,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较大,因为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和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视力下降会影响其阅读、书写等活动。
2.发病与遗传及生活方式的关系
由特定的基因缺陷导致发病,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密切关注。在生活方式方面,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其与生活方式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整体健康,间接可能对眼部健康有一定益处。
(三)其他黄斑病变
1.外伤性黄斑病变
多有眼部外伤史,比如眼部受到撞击等。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男性在一些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等)中相对更易发生外伤性黄斑病变。受伤后黄斑区的结构受到破坏,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情况,外伤后的恢复情况与受伤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
2.炎症性黄斑病变
如一些眼部炎症性疾病累及黄斑区,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女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上可能有一定特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炎症会导致黄斑区出现水肿、渗出等改变,影响视力,患者会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等症状,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关注黄斑区的病变情况。
三、黄斑病变的诊断方法
(一)眼底检查
1.直接眼底镜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直接眼底镜观察黄斑区的大致情况,能发现一些明显的病变表现,如黄斑区的出血、渗出、色素改变等,但对于一些细微的病变可能观察不够清晰,适用于初步筛查。
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通过向血管内注射荧光素造影剂,然后利用特殊的设备拍摄眼底血管的荧光形态。对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等可以清晰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情况,能明确新生血管的位置、范围等,对诊断和病情评估非常重要。在检查前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等情况,因为荧光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检查时需要注意配合情况,儿童可能需要适当安抚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的结构,如可以准确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发现视网膜的水肿、脱离、萎缩等病变。它对黄斑病变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等都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进行该项检查,儿童检查时需要注意保持头部稳定等。
四、黄斑病变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的预防
1.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菠菜、羽衣甘蓝等)、橙色水果(橘子、芒果等),这些物质有助于保护黄斑区。同时,要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等的发病风险,过量饮酒也可能对眼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
在户外活动时,佩戴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对黄斑区的损伤,尤其是在紫外线强度较高的时段(如中午),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加速黄斑区的老化等病变。
3.定期眼部检查
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黄斑区的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黄斑病变并及时干预。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除了一般人群的预防措施外,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眼部情况,定期进行更频繁的眼部检查,如每半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等,以便能更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遗传性黄斑病变相关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2.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眼部血管,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病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其中黄斑区也可能受累,所以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定期检查眼部,一旦发现黄斑区有病变倾向及时处理。
3.儿童遗传性黄斑病变高危人群
家族中有遗传性黄斑病变患者的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如发现孩子视物模糊、看东西歪头、视力低于同龄儿童等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因为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早期干预可能对视力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