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斜视检查包括视力、屈光、眼位、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等方面检查。视力检查分裸眼和矫正视力,了解视力情况;屈光检查有散瞳和电脑验光,获取准确屈光度数;眼位检查通过角膜映光、遮盖-去遮盖、三棱镜遮盖试验等判断眼位;眼球运动检查六方向运动看是否协调;双眼视功能检查含立体视和融合功能检查,评估立体视发育和融合能力,各检查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
一、视力检查
裸眼视力: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正常裸眼视力标准不同,例如3-5岁儿童裸眼视力可能在0.5-0.6左右,6岁以上儿童裸眼视力应达到1.0及以上。通过检查患儿的裸眼视力,初步了解其视力情况,外斜视患儿可能存在双眼视力不平衡等情况。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在视力发育过程中,个体差异更为关键。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视力,进而影响外斜视的检查结果判断。
病史关联:有眼部疾病史、早产史等的患儿,视力检查结果需更谨慎分析,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干扰视力发育,影响外斜视的诊断。
矫正视力: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后检查视力,明确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有助于判断外斜视是否由屈光不正引起,如远视、近视、散光等都可能导致外斜视。
二、屈光检查
散瞳验光:
适用人群:儿童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为了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通常需要散瞳验光。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检查或调节力较强的儿童,一般采用阿托品眼膏散瞳,其作用是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
年龄影响:年龄越小,调节力越强,散瞳验光越有必要。新生儿及婴儿时期眼部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散瞳验光可更准确反映真实屈光状态。
性别差异: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散瞳验光差异,但需根据患儿个体眼部情况进行操作。
生活方式:如果患儿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情况,散瞳验光能更精准判断屈光状态对外斜视的影响。
病史:有过眼部手术史、眼部外伤史等的患儿,散瞳验光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进行,避免加重眼部不适或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
电脑验光:利用电脑设备快速测量屈光度数,作为初步的屈光检查手段,但对于儿童尤其是调节力强的儿童,还需结合散瞳验光结果综合判断。
三、眼位检查
角膜映光法:
检查方法:让患儿注视33cm处的手电筒光源,观察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正常情况下,反光点应位于双眼角膜中央;若反光点位于颞侧,提示有外斜视。
年龄因素:儿童配合度可能影响观察结果,需耐心引导儿童注视光源。低龄儿童可能因不配合导致检查结果偏差,需多次检查或采用其他辅助方法。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相关影响,主要依赖于反光点的位置判断。
生活方式:检查前应让患儿保持放松状态,避免因紧张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眼位观察。
病史:有眼部肌肉疾病史等的患儿,角膜映光法检查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遮盖-去遮盖试验:
检查方法:先遮盖一眼,观察另一只眼的眼位变化,然后去掉遮盖,观察双眼眼位变化。若遮盖健眼时,斜眼发生移动,去掉遮盖后斜眼回到原位,提示为隐斜视;若遮盖健眼时,斜眼不动,去掉遮盖后健眼发生移动,提示为显斜视。
年龄影响:儿童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对结果影响大,低龄儿童可能需要更温和的操作方式来完成检查。
性别差异:无特定性别影响,关键是观察眼位移动情况。
生活方式:检查环境应安静、舒适,减少生活方式因素对儿童配合度的影响,从而保证检查结果准确。
病史:有眼部神经病变病史等的患儿,遮盖-去遮盖试验结果可能异常,需进一步排查。
三棱镜遮盖试验:
检查方法:在患儿眼前放置三棱镜,逐渐增加三棱镜度数,直到斜视眼不再移动,此时三棱镜的度数即为斜视的度数。
年龄因素:儿童可能需要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配合检查,低龄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固定头部等,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重点在于测量出准确的斜视度数。
生活方式:检查前应让儿童放松,避免因紧张等生活方式导致眼部肌肉紧张,影响三棱镜度数的测量。
病史:有眼部肌肉病变病史的患儿,三棱镜遮盖试验结果能更精准反映斜视度数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四、眼球运动检查
六方向运动检查:
检查方法:让患儿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六个方向注视目标,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协调,是否存在某一方向上眼球运动受限等情况。
年龄因素:低龄儿童可能难以准确按照指令向各个方向注视,需要医生采用患儿感兴趣的目标来引导,如玩具等,以完成检查。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相关的眼球运动差异,主要观察眼球运动的协调性。
生活方式:检查前应让儿童处于放松状态,良好的生活方式状态有助于儿童配合眼球运动检查。
病史:有眼部肌肉神经病变病史等的患儿,眼球运动检查可发现相应方向上的运动异常,对诊断外斜视的病因有重要意义。
五、双眼视功能检查
立体视检查:
检查方法:常用立体视觉检查图,如TNO立体视觉检查图等,让患儿根据图中的内容判断物体的立体差异。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儿童的立体视发育程度不同,3岁儿童可开始进行简单的立体视检查,正常3岁儿童立体视锐度约为600-1200弧秒,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提高,6岁儿童立体视锐度应达到正常水平(≤60弧秒)。低龄儿童检查时需用适合其年龄的检查图,并耐心引导。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主要关注立体视发育情况。
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检查前应让儿童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等。
病史:有眼部疾病影响双眼视功能发育病史的患儿,立体视检查结果会异常,需进一步评估病情。
融合功能检查:
检查方法:通过融合镜等设备检查患儿的融合功能,观察双眼能否将两个分开的图像融合为一个图像。
年龄因素:儿童融合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完善,低龄儿童融合功能检查相对困难,需要更耐心的操作和引导。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重点在于评估双眼融合能力。
生活方式:检查环境和儿童的状态会影响融合功能检查结果,应保证儿童在舒适、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检查。
病史:有过眼部手术影响融合功能病史的患儿,融合功能检查结果能为治疗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