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高烧由化疗致免疫抑制、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等引起,血液感染常见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且耐药性渐增,高烧因致热原作用和炎症反应放大,需早期识别检查,依情况抗感染及支持对症处理,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感染原因
1.化疗导致免疫功能抑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数量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细菌等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会导致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例如,有研究表明,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times10^9/L\)时,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发育或衰退情况不同,儿童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化疗后免疫抑制更明显;老年患者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感染风险也较高。
化疗还会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淋巴细胞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淋巴细胞功能受损也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整体免疫防御能力。
2.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
在化疗期间,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用于化疗药物输注、采血等操作。静脉导管是病原体侵入人体的潜在途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在导管表面定植形成生物膜,从而引发感染。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留置导管时的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儿童活动度大,更容易导致导管移位或受到污染;老年患者皮肤相对松弛,导管固定相对困难,也增加了感染风险。
此外,患者可能需要多次进行腰椎穿刺等操作来进行脑脊液检查等,这些操作也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引发感染,进而引起高烧。
二、血液感染的病原体特点
1.常见病原体类型
细菌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血液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大肠埃希菌常导致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感染并可经血行播散引起血液感染。不同年龄患者感染的细菌类型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更易感染某些特定的社区获得性细菌,而老年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等因素,更易感染医院获得性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
真菌也是不容忽视的病原体,尤其是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易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等。对于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特殊治疗的患者,真菌感染的风险更高。不同年龄患者中,免疫功能极度抑制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和老年白血病患者都是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2.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血液感染中,耐药菌的感染比例逐渐增加。例如,一些革兰阴性杆菌对常见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不同地区由于抗生素使用情况不同,耐药菌的流行情况也有差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特点,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耐药菌易产生的药物;老年患者则需要根据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需要更精准地调整药物方案。
三、高烧的发生机制
1.致热原作用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血液后,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作为外源性致热原,会刺激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从而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体温升高,出现高烧。不同年龄患者对致热原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对不稳定,对致热原的反应可能更敏感,体温升高的幅度可能相对较大;老年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可能体温升高幅度不如年轻人明显,但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
2.炎症反应的放大
血液感染引发机体强烈的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2(PGE2)等的释放会进一步加剧体温调节中枢的紊乱。炎症反应还会导致机体的代谢率增加,组织耗氧量升高,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高烧、寒战、乏力等。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患者由于代谢率相对较高,炎症反应导致的高烧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需要更及时有效地控制体温和炎症反应;老年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较低,炎症反应引起的高烧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对其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影响更大,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处理。
四、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感染的早期识别与检查
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高烧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血培养加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种类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培养操作需要注意不同的要点,儿童患者采血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采血部位的护理,避免感染扩散;老年患者采血时要注意血管情况,避免多次穿刺造成损伤。
2.抗感染治疗原则
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对于儿童患者,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且敏感的抗生素;对于老年患者,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肝毒性明显的药物。在使用抗感染药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感染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要注意监测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药物排泄减慢,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耳毒性、肾毒性等不良反应。
3.支持对症处理
对于高烧患者,首先进行非药物的降温措施,如适当减少衣物、使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擦浴时力度要轻柔;老年患者皮肤干燥,擦浴时要注意保湿。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对于符合用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禁忌。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患者因高烧导致脱水,不同年龄患者的补液量和补液速度要根据其体重、脱水程度等进行调整,儿童患者补液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起心肺负担;老年患者要注意监测心肺功能,控制补液速度和量。
加强营养支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身体消耗大,高烧会进一步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需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需求不同,儿童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以支持生长发育和对抗疾病;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