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铁代谢、维生素B和叶酸及溶血相关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是否贫血及程度等,不同年龄正常范围不同;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等形态,不同年龄正常形态有特点;骨髓穿刺查细胞形态等,不同年龄骨髓象表现不同;铁代谢相关检查助诊缺铁性贫血,不同年龄正常范围不同;维生素B和叶酸测定助诊巨幼细胞性贫血,不同年龄正常范围不同;溶血相关检查助诊溶血性贫血,不同年龄正常结果不同。
一、血常规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b)
意义:这是诊断贫血的常用指标。正常情况下,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血红蛋白有正常范围,如新生儿Hb<145g/L、1-4个月婴儿Hb<90g/L、4-6个月婴儿Hb<100g/L、6个月-6岁小儿Hb<110g/L、6-14岁小儿Hb<120g/L可诊断为贫血。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能初步判断小儿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大致程度。例如,对于6个月-6岁的小儿,若Hb值低于110g/L,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正常Hb范围不同,这是因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造血功能等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判断时要严格依据相应年龄的正常参考值。
2.红细胞比容(HCT)
意义: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它可以辅助判断贫血的类型,比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HCT降低较Hb减少更为明显;大细胞性贫血时HCT降低不如Hb减少显著等。通过HCT能更全面地了解贫血患儿的血液学改变情况,为进一步分析贫血原因提供依据。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小儿的HCT正常范围也有差异,如新生儿HCT为0.45-0.60,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变化,所以在评估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对HCT的影响。
二、外周血涂片检查
1.红细胞形态观察
意义: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形态学类型。例如,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增大、中央淡染区不明显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等。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能够为贫血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小儿的红细胞正常形态有一定特点,在观察时要结合年龄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形态改变。比如新生儿的红细胞形态与年长儿有所不同,需要熟悉不同年龄阶段红细胞的正常形态表现。
2.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
意义:外周血涂片检查还可以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等情况。如果同时伴有白细胞或血小板的异常,可能提示一些血液系统的综合性疾病,如某些遗传性贫血可能会伴随白细胞或血小板的改变;感染相关性贫血可能会有白细胞的相应变化等。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正常范围不同,在观察时要依据年龄对应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从而协助分析贫血的可能病因。
三、骨髓穿刺检查
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意义:骨髓穿刺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了解骨髓造血细胞的增生情况、各系细胞的比例和形态变化等。例如,对于怀疑白血病相关性贫血的患儿,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发现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穿刺可见造血细胞增生低下等改变。它能明确骨髓造血功能状况,有助于鉴别是造血原料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还是溶血性贫血等不同类型的贫血。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骨髓穿刺的操作和骨髓象的表现也会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婴儿骨髓穿刺的部位选择和年长儿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年龄阶段骨髓中各系细胞的正常比例也有变化规律,在解读骨髓象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
2.骨髓活检
意义:对于一些疑难的贫血病例,骨髓活检可能会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它可以观察骨髓组织结构、造血组织和脂肪组织的比例等情况,有助于诊断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贫血。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骨髓活检时要考虑年龄对骨髓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骨髓的组织结构特点不同,在判断骨髓活检结果时要结合年龄来综合分析。
四、铁代谢相关检查
1.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
意义: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缺铁性贫血。例如,血清铁<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62.7μmol/L(35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15%提示缺铁性贫血可能。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小儿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正常范围不同,在评估时要依据年龄对应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是否存在铁代谢异常情况。
2.血清铁蛋白(SF)
意义: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是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因为血清铁蛋白不受炎症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在诊断缺铁性贫血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例如,血清铁蛋白<12μg/L提示储存铁减少,有助于早期发现缺铁情况。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血清铁蛋白正常范围有差异,如新生儿血清铁蛋白较高,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变化,所以在判断时要考虑年龄因素。
五、维生素B和叶酸测定
1.血清维生素B测定
意义:血清维生素B测定可用于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当血清维生素B<75pmol/L(100pg/ml)时,考虑维生素B缺乏,常见于饮食中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等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不同年龄阶段血清维生素B的正常范围不同,在评估时要结合年龄来判断是否缺乏维生素B。
2.血清叶酸测定
意义:血清叶酸测定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也很重要。血清叶酸<6.8nmol/L(3ng/ml)提示叶酸缺乏,常见于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如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吸收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不同年龄阶段血清叶酸的正常范围有别,在判断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对血清叶酸水平的影响。
六、溶血相关检查
1.血红蛋白电泳
意义:血红蛋白电泳可以用于诊断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通过电泳分析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比例,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地中海贫血等疾病导致的溶血性贫血。例如,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电泳会出现异常的血红蛋白峰,如HbF或HbA增高。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小儿的正常血红蛋白电泳结果不同,在诊断时要结合年龄来判断是否存在血红蛋白病相关的异常电泳表现。
2.红细胞脆性试验
意义:红细胞脆性试验可用于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溶血性贫血疾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红细胞脆性增高,而地中海贫血患儿红细胞脆性降低等。通过该试验可以协助判断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及初步判断溶血性贫血的类型。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红细胞脆性的正常范围不同,在评估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对红细胞脆性的影响,从而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相关的脆性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