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积水指两侧肾脏尿液积聚,病因有先天性(如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和后天性(如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腹腔内病变等);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婴幼儿有腹部肿块、呕吐等,儿童及成人有腰部胀痛等;诊断靠超声、CT、MRU等影像学及肾功能、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治疗需根据病因,如先天性狭窄手术、结石用保守或手术、肿瘤综合治疗等,还要维护肾功能;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要注意护理和手术风险,中老年男性要调整生活方式和定期复查,老年患者要管理基础疾病和术后康复。
一、病因
1.先天性因素
婴幼儿时期:可能是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原因导致。胎儿在发育过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发育异常,影响尿液从肾脏流向输尿管,从而引起双肾积水。例如,一些先天性的输尿管瓣膜、输尿管过长扭曲等情况都可能阻碍尿液引流,导致双肾积水。
不同性别差异:在男婴中,尿道瓣膜是导致双肾积水的一个相对常见的先天性原因;女婴可能存在输尿管开口异位等情况影响尿液正常排出。
2.后天性因素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引发双肾积水。结石可发生在一侧肾脏的输尿管部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影响到另一侧肾脏的尿液引流。例如,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等都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泌尿系统肿瘤:肾脏肿瘤、输尿管肿瘤等可阻塞尿路,影响尿液的正常流通。肿瘤不断生长,会压迫输尿管等结构,导致双肾积水。比如,肾盂癌可引起肾盂出口梗阻,进而影响双肾的尿液引流。
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尿液在膀胱内潴留,进而影响输尿管向膀胱引流尿液,长期可引起双肾积水。
腹腔内病变:如肠道肿瘤、腹膜后纤维化等病变可压迫输尿管,造成尿路梗阻,引发双肾积水。例如,腹膜后纤维化可包裹输尿管,使输尿管管腔变窄,影响尿液通过。
二、临床表现
1.不同年龄表现
婴幼儿:可能表现为腹部肿块,家长可能在给孩子洗澡或换尿布时发现腹部有异常包块。还可能出现呕吐,这是因为尿路梗阻导致肾脏积水,引起胃肠道反应。由于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
儿童及成人:可能出现腰部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如果是双侧尿路梗阻逐渐加重,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减退的表现,如乏力、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少尿或无尿,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多在双侧严重梗阻时发生。
2.与生活方式相关表现
活动影响:在剧烈活动后,腰部胀痛可能会加重,因为活动时肾脏位置可能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尿液的引流。
饮水与尿量:如果双肾积水导致肾功能受损,尿量可能会出现变化,如尿量减少或增多(但增多情况相对少见,多在早期肾功能代偿时可能有轻度尿量改变)。大量饮水后,肾脏产生的尿液增多,但由于尿路梗阻,尿液排出不畅,会使腰部胀痛等症状更明显。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简便易行且无创。可以清晰显示双肾的形态、大小以及肾盂肾盏的扩张情况,能初步判断双肾积水的程度。通过超声还可以观察输尿管是否有扩张等情况,有助于寻找梗阻的部位。例如,能看到肾盂前后径的大小,一般肾盂前后径超过10mm可考虑有肾盂扩张,提示可能存在肾积水。
CT检查:能更精确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对于发现结石、肿瘤等病变引起的双肾积水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梗阻的具体部位和病因,如能清晰看到输尿管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肾脏积水的详细情况。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尿路梗阻的诊断有独特优势,无需造影剂就能清晰显示尿路的形态,对于一些超声和CT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例如,对于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情况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2.实验室检查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评估双肾积水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如果双肾积水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血肌酐和尿素氮可能会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
尿常规检查:可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情况。如果双肾积水合并尿路感染,尿常规中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1.根据病因治疗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对于婴幼儿患者,如果积水较轻且肾功能无明显损害,可以密切观察;如果积水进行性加重或肾功能受到影响,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肾盂成形术,通过手术矫正狭窄部位,恢复尿液的正常引流。
泌尿系统结石: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大量饮水、适当运动,促进结石排出;对于较大的结石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等手术方法。例如,对于输尿管结石,根据结石的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泌尿系统肿瘤: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肿瘤,对于恶性肿瘤可能还需要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如果是肾盂癌引起的双肾积水,可能需要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等。
前列腺增生: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等;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
腹膜后纤维化等腹腔内病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对于腹膜后纤维化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手术松解等方法,以解除对输尿管的压迫,恢复尿路通畅。
2.肾功能维护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肾功能的变化。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要采取措施保护剩余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当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在选择手术等治疗方式时要考虑对肾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手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
护理要点: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腹部情况等。在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因为婴幼儿身体娇嫩。例如,在进行超声检查时,要固定好婴幼儿的体位,避免因体位移动影响检查结果。同时,要保持婴幼儿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预防尿路感染,因为婴幼儿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加重双肾积水的病情。
手术风险:婴幼儿进行手术治疗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防止感染,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2.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相关双肾积水)
生活方式调整: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饮食上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前列腺的刺激。要保持大便通畅,因为便秘时腹压增加可能会加重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
定期复查:要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如超声检查等,监测双肾积水的情况和前列腺增生的进展情况。如果出现排尿困难突然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3.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基础疾病管理: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双肾积水时,要兼顾这些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压和高血糖可能会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肾功能。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基础疾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术后康复:如果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康复需要更加精心。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但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