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出血和月经可通过发生时间、出血量与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激素水平变化等判断。
1.发生时间
排卵期出血通常出现在两次月经中间,即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此时卵巢排卵,激素水平波动引发出血;月经则有固定周期,一般为21-35天,出血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结果。
2.出血量与持续时间
排卵期出血量较少,多为点滴状或白带带血丝,持续1-3天可自行停止;月经出血量相对较多,初期和末期量少,中期量多,一般持续3-7天。
3.伴随症状
排卵期出血可能伴有一侧下腹部轻微疼痛(排卵痛)、腰酸,乳房胀痛等症状;月经来潮时,除腹痛外,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嗜睡、情绪波动、乳房胀痛等,且腹痛程度因人而异。
4.激素水平变化
排卵期出血是因雌激素短暂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部分脱落;月经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下降,子宫内膜全面脱落,二者激素变化模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