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感染和尿道炎区别是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1、病因
尿道感染病原体种类多样,常见的有大肠埃希菌等细菌,也有真菌、病毒等。感染途径包括上行感染(病原体由尿道上行至膀胱、肾脏等部位)、血行感染(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泌尿系统引发感染)等。尿道炎病因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常见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
2、临床表现
上尿道感染(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腰痛可为单侧或双侧,叩击肾区有疼痛。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初期尿道口红肿、发痒,有稀薄黏液流出,24小时后症状加重,分泌物变为黄色脓性,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诊断方法
尿道感染实验室检查方面,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尿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种类及药敏情况,对于上尿道感染还可能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尿道炎实验室检查包括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病原体培养等,涂片检查可初步观察病原体形态,培养可明确具体病原体。
4、治疗原则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一般急性单纯性下尿道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等药物口服治疗,上尿道感染多需静脉应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道。淋菌性尿道炎常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常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要避免性生活,性伴侣也需同时检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