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可能是激素失衡、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原因导致的。
1.激素失衡
激素失衡多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紊乱相关,比如青春期卵巢功能未成熟、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或长期精神压力、作息紊乱影响内分泌。当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而孕激素不足无法有效拮抗时,子宫内膜会过度增厚,脱落时出血量就会增多,还可能伴随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延长等症状。
2.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通常由长期雌激素刺激且缺乏孕激素调节引起,肥胖、糖尿病、长期服用单一雌激素类药物等都是常见诱因。增生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管丰富,月经期间脱落面积更大、出血更汹涌,可能导致经量明显增多,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非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严重时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3.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其中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对月经量影响较大。黏膜下肌瘤向子宫腔内生长,会直接扩大子宫内膜面积,且影响子宫收缩止血;肌壁间肌瘤较大时会使子宫腔变形、内膜面积增加,同时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功能,导致月经期间出血增多、经期延长,还可能伴随腹痛、腰酸等不适。
4.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致,多与多次妊娠、分娩、宫腔操作等损伤子宫肌层有关。侵入肌层的内膜组织会随月经周期脱落出血,导致子宫肌层内形成病灶,使子宫增大、收缩能力下降,进而引发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且常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在月经前或经期出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