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急性因素引发,儿童常见,起病急,有全身(儿童明显,成人轻)和局部症状(耳痛、听力下降等),耳镜等检查有相应表现,乳突CT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慢性由急性迁延而来,成人多见,有耳道反复流脓等局部症状,急性发作有全身症状,耳镜等检查及乳突CT有特定表现,儿童急性中耳炎常见且症状不典型,成人慢性中耳炎多见需问既往史,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诊断。
一、发病情况
急性中耳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急性因素引发,儿童尤其常见,通常起病较急,可在数小时或1-2天内发病,常见于感冒后。例如儿童因免疫力相对较低,在感冒时易出现急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一般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病程通常超过6-8周,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但成人相对多见,往往有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病史。
二、症状表现
急性中耳炎
全身症状:儿童可能较为明显,如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还可能伴有畏寒、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成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微的乏力等表现。
局部症状:耳痛较为突出,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等,成人则是耳部剧烈疼痛,随后可能鼓膜穿孔,疼痛会有所缓解,同时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还可能出现耳道流脓,但初期可能为血性分泌物。
慢性中耳炎
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道反复流脓,脓液可呈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可伴有异味,鼓膜多有穿孔,穿孔部位可在紧张部或松弛部等,听力下降呈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耳鸣。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若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三、耳部检查表现
急性中耳炎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初期多为松弛部充血,随后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鼓膜穿孔前可见鼓膜膨出,穿孔后可见穿孔处有搏动性溢脓现象。
听力检查显示传导性聋,声导抗检查呈B型或C型图。
慢性中耳炎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穿孔,穿孔周围有鼓膜边缘性充血或增厚等表现,鼓室内可能有肉芽组织或息肉,乳突CT检查可发现乳突气房混浊等改变。
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聋,若合并内耳病变可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检查根据病变情况可呈B型或C型图等。
四、影像学表现
急性中耳炎:乳突CT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乳突气房黏膜轻度增厚等表现。
慢性中耳炎:乳突CT可见乳突气房密度增高,房隔增厚,甚至可见骨质破坏等情况,如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可发现鼓室或乳突内有边缘整齐的低密度影等胆脂瘤表现。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由于耳部解剖结构特点,急性中耳炎更为常见,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成人慢性中耳炎相对多见,需注意既往急性中耳炎病史的询问。在诊断过程中要综合发病情况、症状表现、耳部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因素来准确判断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