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的发生与职业性粉尘暴露密切相关,生产性粉尘产生于采矿、建筑、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及石英粉尘、煤尘等致病性强,暴露时长和浓度影响发病,个体遗传因素、基础健康状况及年龄等易感性差异也起作用,长期持续、高浓度粉尘暴露及有遗传、基础疾病、年龄大等情况易引发尘肺。
一、职业性粉尘暴露是主要原因
(一)生产性粉尘的产生与接触
在一些特定职业环境中,会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例如在采矿行业,矿山开采过程中矿石的破碎、运输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粉尘;在建筑行业,如采石、砌墙等作业也会产生粉尘;还有冶金行业的冶炼过程、机械制造行业的打磨抛光等工序,都会有粉尘产生。长期处于这些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环境中,劳动者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粉尘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逐渐在肺部沉积,从而引发尘肺。
(二)粉尘的特性与致病关系
不同类型的粉尘致病能力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粉尘的粒径大小是关键因素之一,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更容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沉积在肺泡中。例如,石英粉尘,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长期吸入含石英粉尘的作业人员患尘肺的风险较高。煤尘也是常见的可导致尘肺的粉尘,长期吸入煤尘会引起煤工尘肺。
二、粉尘暴露的时长和浓度影响
(一)暴露时长的影响
长期持续的粉尘暴露是尘肺发病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职业环境中每天接触粉尘的时间较长,比如每天接触粉尘超过8小时,而且这种暴露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那么肺部积累的粉尘量就会逐渐增多,超过肺部自身的清除能力,进而引发肺部的纤维化病变。例如,一些在粉尘环境中工作20年以上的矿工,患尘肺的几率明显高于短时间接触粉尘的人群。
(二)粉尘浓度的影响
粉尘浓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吸入肺部的粉尘量就越多。当工作环境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即使暴露时间不是特别长,也可能较快地导致尘肺的发生。比如在一些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的小作坊式企业中,工人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出现尘肺的早期症状。
三、个体易感性差异
(一)遗传因素
个体的遗传背景会影响尘肺的易感性。某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肺部对粉尘的防御和修复机制。例如,一些研究发现,与抗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不同的个体,在同样粉尘暴露情况下,患尘肺的风险有所差异。携带某些不利于抗氧化应激基因的个体,可能在粉尘导致肺部氧化损伤时,更难以修复,从而更容易发生尘肺。
(二)基础健康状况
本身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人,在粉尘暴露时更容易患尘肺。因为他们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已经受损,对粉尘的清除能力下降,粉尘更容易在肺部沉积并引发病变。另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老年人的肺部功能相对较弱,对粉尘的耐受能力和清除能力不如年轻人,所以老年人在粉尘暴露时患尘肺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