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湿疹是外耳道内、耳廓及周围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炎症,病因复杂,有急、亚急、慢性表现,靠症状、病史及耳部检查诊断,治疗分避免接触过敏原、局部和全身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急性外耳湿疹:起病较急,耳部瘙痒明显,可伴有灼热感。外耳道内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随后迅速发展为小水疱,水疱破裂后可出现糜烂、渗液,渗液干燥后形成黄色结痂。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局部肿胀,累及周围皮肤时,可引起耳部周围皮肤的红斑、丘疹等改变。
亚急性外耳湿疹:由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红肿、渗液等症状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仍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慢性外耳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化而来,外耳道皮肤增厚、粗糙、皲裂、脱屑,表面覆盖有痂皮,瘙痒症状时轻时重。
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耳部检查来进行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接触史等有助于寻找可能的病因。耳部检查可见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相应病变表现,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过敏原检测等辅助检查来明确过敏原。
治疗原则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能明确过敏原,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例如,对某种化妆品过敏者,应停止使用该化妆品;对食物过敏者,应避免食用相关食物。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的病期选择合适的药物。急性湿疹有渗液时,可先用3%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以收敛、消肿、抗炎;渗液减少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时应选择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亚急性湿疹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等。慢性湿疹可选用软膏、硬膏等,如尿素软膏等。
全身治疗:瘙痒剧烈影响睡眠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且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合并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外耳湿疹时,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时更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应选择弱效制剂,且用药面积不宜过大。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搔抓耳部,防止加重病情或引起感染。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出现病情加重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患外耳湿疹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在选择抗组胺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减少湿疹的发作。
老年人:老年人患外耳湿疹时,由于机体功能减退,皮肤的屏障功能也有所下降。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的瘙痒感觉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但仍要注意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