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肺炎由特定病原体引起,包括肺炎支原体等细菌及部分病毒,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等,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原体和支持对症,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可伴有畏寒、寒战等;咳嗽,多为干咳,部分患者会有咳痰;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表现。不同病原体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在症状上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例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咳嗽症状相对较为突出,有时呈剧烈干咳。
体征表现:在肺部体征方面,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听到肺部有干湿啰音等。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例如,SARS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早期可出现肺部斑片状、磨玻璃样阴影,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双肺弥漫性病变等。通过影像学可以观察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病原体特异性检测,如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衣原体抗体检测、军团菌抗原或抗体检测等,对于病毒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还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等,以明确具体的病原体。
治疗原则
针对病原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相关的非典型性肺炎,可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如SARS病毒感染,目前主要是采取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可能会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试验性治疗等。
支持对症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药物退热等措施;对于呼吸困难患者,需要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
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非典型性肺炎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例如发热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诊断时需要更仔细地进行各项检查,如影像学检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等。治疗上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等,药物使用要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患非典型性肺炎时,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谨慎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药物。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患非典型性肺炎时,病情更容易加重,且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非典型性肺炎的治疗和预后。在诊断时要充分了解其基础疾病情况,治疗时需要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