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炎的常见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尿道局部因素(如尿道梗阻、尿道损伤)、机体免疫力下降(如年龄因素、疾病影响、不良生活方式)、性生活相关因素(如性生活卫生不良、频繁性生活)。
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引起女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之一。女性尿道较短且直,距离肛门较近,大肠埃希菌容易从肛门周围经尿道外口逆行进入尿道引发感染。尤其是在女性月经期、性生活后等情况下,局部防御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增加了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机会。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也可导致女性尿道炎,通常是通过尿道黏膜的破损处侵入。比如尿道器械检查等操作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轻微损伤,从而为葡萄球菌的入侵提供条件。
支原体、衣原体:性传播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女性在有不洁性生活史时,容易感染支原体或衣原体,进而引发尿道炎。这类病原体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较为隐匿,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尿道局部因素
尿道梗阻:如尿道结石、尿道狭窄等情况可引起尿道梗阻。尿液排出不畅,导致尿道内的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长期积聚就容易引发尿道炎。例如尿道结石患者,结石会阻塞尿道,使尿液引流受阻,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炎症。
尿道损伤:外力撞击、性生活过于剧烈等都可能导致尿道损伤。尿道损伤后,局部的防御机制受到影响,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比如骑跨伤可能会导致尿道球部损伤,进而引起尿道炎。
机体免疫力下降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机体免疫力会逐渐下降。中老年女性相对更容易发生尿道炎,这与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减退有关。例如,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会使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免疫力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包括尿道炎。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糖量较高,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进一步增加了尿道炎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女性如果经常熬夜,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身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引发尿道炎。另外,缺乏运动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几率。
性生活相关因素
性生活卫生不良:性生活前双方若不注意清洗外生殖器,容易将细菌等病原体带入尿道引发感染。比如女性在性生活后没有及时排尿,尿液不能将尿道外口的细菌冲洗掉,也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频繁性生活:过于频繁的性生活会刺激尿道黏膜,使其局部防御能力下降。频繁的摩擦可能导致尿道黏膜轻微损伤,同时性生活时的机械性刺激改变了尿道内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和繁殖,从而引发尿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