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COPD因气道炎症致气流受限、通气功能障碍;重症肺结核破坏肺组织致气体交换受损;肺间质纤维化使弥散及通气功能受影响;胸廓病变致肺扩张受限,神经肌肉病变致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影响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发病机制: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壁结构破坏,黏液分泌增多,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长期的气流受限使得肺组织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逐渐下降,是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人群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长期吸烟、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是常见的发病危险因素。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逐渐导致COPD的发生,进而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
重症肺结核:
发病机制:重症肺结核会破坏肺组织,影响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肺结核病灶可导致肺组织的纤维化、空洞形成等,使肺的通气和换气面积减少,气体交换功能受损。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有结核病接触史、免疫力低下人群(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结核杆菌,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结核,进而引发慢性呼吸衰竭。
肺间质纤维化:
发病机制:肺间质纤维化是肺间质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肺间质的病变会影响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导致弥散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肺的通气功能也会逐渐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人群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多见。病因多样,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因不明;还有继发于药物、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石棉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例如长期处于石棉环境中的工人,由于吸入石棉纤维,可引起肺间质纤维化,逐渐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
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
胸廓病变:严重的胸廓畸形,如脊柱侧凸、后凸等,会影响胸廓的正常运动,导致肺的扩张受限,通气功能下降。此外,胸廓外伤、手术等也可能导致胸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呼吸功能。
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等疾病,可影响呼吸肌的功能,导致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引起通气不足,进而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人群特点:胸廓病变多见于有胸廓发育异常、外伤或手术史的人群;神经肌肉病变则可见于各年龄段,如重症肌无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例如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动力不足,长期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