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查包括一般检查、自身抗体检查、补体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一般检查可见血常规异常、尿常规异常、血沉增快;自身抗体检查有抗核抗体等多种抗体相关情况;补体检查中活动期补体水平常降低;免疫球蛋白检查可见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有皮肤损害等情况有帮助,检查中需注意儿童和育龄女性相关事宜。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约90%的患者会出现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减少,低于4×10/L;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L。这是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等多系统,导致血细胞生成或破坏异常。
2.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的器官,肾脏受损时会出现这些尿液成分的改变,反映肾脏滤过和重吸收功能障碍。
3.血沉:多数患者血沉增快,血沉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炎症反应活跃,血沉常加快。
二、自身抗体检查
1.抗核抗体(ANA):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均阳性,但特异性低,其他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呈阳性。ANA是筛选结缔组织病的主要指标之一。
2.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高,阳性率约60%-70%,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病情活动时阳性率升高,病情缓解时可转阴。它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判断其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3.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相对较低,约3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阳性。一旦出现抗Sm抗体阳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重要诊断价值。
4.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症状相关,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等表现。
三、补体检查
1.C3、C4: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补体水平常降低,尤其是C3降低更明显。因为免疫复合物形成消耗补体,同时肝脏合成补体减少,所以补体水平可作为疾病活动度的指标之一。
2.CH50:也可反映补体的活化情况,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H50常降低。
四、免疫球蛋白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常升高,尤其是IgG升高较为常见,这与自身抗体产生增多有关,因为自身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范畴,免疫反应活跃导致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于有皮肤损害等情况的患者,可进行皮肤活检。例如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活检可见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特异性病理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在儿童患者中,进行皮肤活检时要注意操作轻柔,减少对儿童皮肤的损伤,同时要与儿童皮肤其他疾病的病理表现相鉴别,因为儿童皮肤特点和疾病谱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对于育龄女性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要注意保护其隐私,在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时要清晰易懂,缓解其紧张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