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多样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无异常体征,随病情进展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体征变化,还会出现体重下降、精神抑郁焦虑等全身症状,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表现不同,急性加重期症状炎症明显加重,稳定期症状相对稳定但肺功能仍渐降需长期管理。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对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痰液的性状、量等会发生变化,如由白色黏液痰变为黄色脓性痰且量明显增加。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程度逐渐加重,这与肺功能的下降密切相关。例如,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在穿衣、洗漱等轻微活动时就出现明显气短。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一些患者在病情发作时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体征表现
早期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老年人由于胸廓弹性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桶状胸的表现。
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在合并感染时,湿性啰音会更为明显,而干性啰音与气道痉挛等因素有关。
全身症状
体重下降:在疾病进展期,患者常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这可能与能量消耗增加、机体代谢紊乱等有关。例如,病情较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会逐渐消瘦,营养状况变差。
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等。这可能与疾病带来的长期不适、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长期受疾病困扰,活动受限,社交减少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不同阶段表现差异
急性加重期: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对于老年患者,急性加重期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而儿童患者相对较少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如果有相关病史,急性加重时也需密切关注呼吸功能等变化。
稳定期: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较轻。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急性加重期会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肺功能逐渐下降的情况,需要长期进行管理,包括坚持康复锻炼、规范用药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在稳定期的管理中也有不同特点,比如长期吸烟的患者需要严格戒烟,以延缓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