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改道方式包括回肠膀胱术、原位新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不同术式术后排尿情况不同,术后需针对不同术式患者进行排尿功能康复训练,且都可能出现感染、尿路梗阻等并发症,要分别关注不同年龄患者相关情况并及时应对。
是将一段回肠截取出来作为新的膀胱,连接输尿管和尿道,尿液通过回肠膀胱造口排出体外。患者需要佩戴尿袋收集尿液。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术后护理中要特别注意尿袋的清洁和更换,避免感染,同时要关注尿量、尿色等情况,因为儿童对体液平衡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成年患者则要注意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防止皮肤炎症。
原位新膀胱术
是保留尿道,利用患者自身肠道重建膀胱,术后可以像正常排尿一样从尿道排出尿液。但术后可能会出现排尿功能的恢复过程,例如初期可能有尿频、尿急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恢复可能会快一些;老年患者可能恢复时间较长,且要注意有无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对排尿的影响,要定期复查,观察新膀胱的功能情况。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是直接将输尿管开口于腹壁皮肤,尿液直接流到体外,需要佩戴尿袋。这种情况在护理上同样要注意尿袋的护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更严格控制尿袋周围皮肤的状况,因为高血糖环境容易导致皮肤感染等问题。
术后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
对于原位新膀胱术患者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早期可以进行排尿训练。例如,定时进行排尿尝试,从短时间间隔开始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帮助恢复膀胱的容量和排尿控制能力。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可能较低,需要家长在医生指导下协助进行简单的训练,并且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排尿问题产生心理障碍。成年患者则可以通过自主的排尿日记来记录排尿情况,根据记录调整训练计划。
对于回肠膀胱术等造口患者
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尿袋的方法,包括如何更换尿袋、如何观察尿液异常等。对于老年患者,可能需要家属协助完成部分操作,同时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因为造口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要鼓励患者适量饮水,通过增加尿量来冲洗尿路。
并发症及应对
感染相关
无论是哪种尿流改道方式,都可能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加重、尿液浑浊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要密切观察尿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尽早处理。成年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造口周围的卫生,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抗感染治疗相关的护理。
尿路梗阻
原位新膀胱术可能会出现尿路梗阻情况,例如新膀胱内血块形成、肠道水肿等导致排尿困难。要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及时发现梗阻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处理方式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对治疗的影响,成年患者则根据梗阻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导尿、内镜下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