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良性肿瘤发病率低于鼻腔恶性肿瘤,各年龄段可发病,不同类型有好发人群倾向,病理类型多样各有特点,临床表现有鼻塞、鼻出血等,部分有头痛、嗅觉减退等,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面部发育。
一、发病率与人群分布特点
鼻子良性肿瘤相对鼻腔恶性肿瘤来说发病率较低,好发于各个年龄段,但不同类型的良性肿瘤有一定的好发人群倾向。例如,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见于40-50岁的中年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而血管瘤在儿童和青壮年中也较为常见。
二、病理类型及特点
1.乳头状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理上表现为上皮成分向间质内呈管状、指状或分支状生长,基底膜完整。显微镜下可见上皮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但一般不发生转移。临床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鼻出血等,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部分有恶变可能。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呈外生性生长,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单侧鼻塞等。
2.血管瘤
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或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由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血窦大小不一,相互交通;毛细血管瘤则由增生的毛细血管组成。临床上常见反复鼻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肿瘤呈暗红色,质软,易出血。
3.纤维瘤
起源于鼻腔的纤维结缔组织,肿瘤呈实性、灰白色,质地较硬,边界清楚。一般生长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鼻塞等压迫症状。
4.神经鞘膜瘤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有AntoniA型和AntoniB型两种组织学类型。AntoniA型细胞呈栅栏状排列,AntoniB型细胞呈疏松的黏液样结构。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肿瘤较大时可引起鼻塞、头痛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特点
1."鼻塞"
多数鼻子良性肿瘤会逐渐引起鼻塞症状,且呈进行性加重。例如,乳头状瘤随着肿瘤在鼻腔内生长,会堵塞鼻腔通道,导致患者呼吸不畅,开始可能为单侧鼻塞,随着肿瘤增大可发展为双侧鼻塞。血管瘤由于瘤体占据鼻腔空间,也会引起鼻塞,且血管瘤引起的鼻塞可能因瘤体出血、肿胀等因素而时轻时重。
2.鼻出血
很多鼻子良性肿瘤患者会出现鼻出血症状"。血管瘤由于瘤体血管丰富,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出血,表现为反复鼻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贫血等并发症。乳头状瘤表面的上皮组织相对脆弱,在鼻腔通气、摩擦等情况下容易出血,表现为涕中带血或少量鼻出血。
3.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症状,尤其是肿瘤较大侵犯周围结构时,如肿瘤侵犯鼻窦、颅底等,可引起头痛。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这是因为肿瘤影响了嗅觉区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例如鼻腔内的良性肿瘤堵塞嗅裂等部位,导致嗅觉传导受阻。对于儿童患者,鼻子良性肿瘤还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鼻腔肿瘤长期存在可能会压迫"周围骨质,影响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