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和自身抗体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和关节液检查,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检查有侧重,儿童患者需考虑生理特点。
自身抗体检查: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约70%-80%类风湿因子阳性,但它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尤其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抗CCP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且有助于早期诊断;抗核抗体(ANA),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多呈阳性,而且不同亚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有不同的自身抗体谱,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血管炎相关的风湿病中常见,如韦格纳肉芽肿等可出现ANCA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X线检查早期可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虫蚀样改变、关节半脱位及关节畸形等,比如在类风湿关节炎晚期,手指关节可能出现明显的畸形改变;对于骨关节炎,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骨赘形成等。
CT检查:CT对于骨骼病变的显示比X线更清晰,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关节的早期病变或者关节周围骨质破坏等情况,比如能更清楚地显示脊柱关节炎患者骶髂关节的病变情况,早期骶髂关节CT可能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毛糙、轻度骨质破坏等;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颞颌关节等部位的病变,CT也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MRI检查:MRI对软组织、滑膜、软骨等病变的显示较为敏感,在类风湿关节炎中,MRI可早期发现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等情况,比X线和CT更早发现病变;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关节病变,MRI也能发现早期的滑膜炎症等改变;在脊柱关节炎中,MRI可以更早地发现骶髂关节的炎症、骨髓水肿等情况。
关节液检查
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可了解关节液的颜色、透明度、黏稠度等一般性状,以及进行细胞计数、分类、生化检查等。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一般呈炎性改变,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痛风患者的关节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查风湿病时基本遵循上述检查项目,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关节的功能和影像学改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女性患者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几率相对较高,自身抗体检查可能更受重视;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的患者,在考虑血管炎等疾病时需更全面检查;有风湿病家族史的患者,在自身抗体检查等方面可能需要更密切关注。对于儿童风湿病患者,检查时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抗体特点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