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成因包括局部(鼻外伤、炎症、肿瘤)和全身(高血压、血液疾病、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因素,表现为轻时涕中带血、重时大量出血等,诊断需问病史、局部及全身检查,治疗有局部压迫、药物、填塞止血及全身针对病因治疗,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鼻出血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鼻出血的成因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局部因素方面,鼻外伤是常见原因之一,如挖鼻、用力擤鼻等可能损伤鼻黏膜导致出血;鼻腔炎症,像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会使鼻黏膜血管变得脆弱易出血;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肿瘤组织生长可能侵蚀血管引发出血。全身因素方面,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易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系统疾病,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引起鼻出血;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也可能导致鼻出血。此外,内分泌失调等情况也可能与鼻出血相关。
二、鼻出血的临床表现
鼻出血的表现多样,轻者可能只是涕中带血,重者则会大量出血,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出血可单侧发生,也可双侧同时出血。出血部位常见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利特尔区,此处血管丰富,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三、鼻出血的诊断方法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鼻出血的频率、出血量、诱发因素等,还会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然后会进行局部检查,通过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必要时还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全身检查,以排查全身因素导致的鼻出血。
四、鼻出血的治疗方法
1.局部止血方法
压迫止血:对于轻度鼻出血,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张口呼吸,一般可达到止血目的。
局部药物止血:可使用麻黄碱、肾上腺素等滴鼻液,收缩鼻腔血管达到止血效果,也可将凝血酶等止血药物喷洒或填塞于出血部位。
鼻腔填塞:对于出血较剧烈的情况,可使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进行鼻腔填塞,压迫止血。目前还有可吸收材料的鼻腔填塞,相对更舒适且无需后期取出。
2.全身治疗:如果是全身因素引起的鼻出血,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则需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
五、不同人群鼻出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出血多与挖鼻、鼻腔异物等局部因素有关。儿童鼻出血时家长要保持冷静,让儿童坐直,头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不要让儿童仰卧,以免血液咽下。同时要及时带儿童就医,排查是否有全身因素。
2.老年人:老年人鼻出血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因素有关。老年人鼻出血时要注意监测血压,积极控制血压。在止血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者不适。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鼻出血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等有关。止血时要注意方法得当,避免过度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出血。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及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