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病因未完全明确,与感染、梗阻、膀胱黏膜损伤等因素有关,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针对病因处理,手术有经尿道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不同患者治疗需考虑自身特点及基础病史、生活方式等。
一、腺性膀胱炎的病因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感染因素:长期的膀胱感染,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反复刺激膀胱黏膜,可能导致膀胱黏膜上皮化生,从而引发腺性膀胱炎。有研究表明,泌尿系统感染是腺性膀胱炎的诱发因素之一,例如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引起的慢性膀胱炎,会使膀胱黏膜处于持续的炎症状态,增加腺性膀胱炎的发生风险。
梗阻因素:尿路梗阻,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导致尿液排出不畅,使膀胱内压力增高,膀胱黏膜受到尿液的长期刺激,也可能促使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例如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尿道梗阻,膀胱排空不全,残留尿液持续刺激膀胱黏膜,进而引发腺性膀胱炎。
膀胱黏膜损伤:医源性因素如膀胱镜检查、尿道手术等导致膀胱黏膜损伤,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上皮化生,引发腺性膀胱炎。另外,长期的化学刺激,如膀胱内灌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损伤膀胱黏膜,诱导腺性膀胱炎的发生。
二、腺性膀胱炎的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病情稳定且无明显梗阻等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控制泌尿系统感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来消除膀胱的炎症。同时,要注意去除梗阻因素,如对于由结石引起梗阻的患者,需要根据结石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出结石,以缓解尿液梗阻对膀胱黏膜的刺激。
手术治疗
经尿道电切术:这是目前治疗腺性膀胱炎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尿道将电切镜插入膀胱,将病变的膀胱黏膜组织切除。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病变局限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可以有效去除病变组织,缓解症状。但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膀胱镜,因为存在复发的可能。
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经尿道电切术无法完全切除或者多次复发的患者。手术需要切除部分膀胱组织,但该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后再选择。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治疗时需要考虑其自身特点。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选择手术治疗时要更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在泌尿系统感染等方面的发病情况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治疗时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腺性膀胱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等,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而生活方式方面,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刷膀胱的作用,减少尿液中有害物质对膀胱黏膜的刺激,同时要避免久坐、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