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易患人群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的器官移植受者、艾滋病患者、新生儿及小婴儿、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非器官移植患者,不同人群患病原因、年龄性别因素各有特点,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预防及早期诊治措施。
一、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器官移植受者
原因: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斥反应,这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大幅下降,巨细胞病毒容易在体内激活并引发肺炎。例如,肾移植、肝移植等受者,在移植后的数月至数年内容易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在器官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风险并无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总体上由于器官移植人群基数的关系,一定数量的各年龄段和性别的移植受者都面临较高风险。
2.艾滋病患者
原因: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巨细胞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出现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一般来说,艾滋病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风险越高。
年龄与性别因素:艾滋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感染艾滋病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风险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由于艾滋病的传播特点等因素,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有一定差异。
二、新生儿及小婴儿
1.原因
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新生儿,出生后巨细胞病毒容易侵袭肺部引发肺炎。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抵御病毒,容易发病。
年龄与性别因素:新生儿和小婴儿中,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其免疫功能更不成熟,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在性别方面,男女发病风险无明显差异,但由于早产等因素可能在不同性别早产儿中的分布不同,间接影响整体发病情况。
温馨提示: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母亲在孕期应做好巨细胞病毒的筛查等保健措施,减少宫内感染的风险。在新生儿出生后,要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增强其抵抗力,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等疑似肺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小婴儿病情变化快,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三、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非器官移植患者
1.原因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病情,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得巨细胞病毒有机会在体内繁殖并引发肺部感染,出现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在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非器官移植患者中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风险差异不大,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年龄和性别分布可能会对整体风险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那么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风险可能相对略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与具体的病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等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