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做到: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正确刷牙(不同年龄段有差异,儿童需家长协助)及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老年人、儿童使用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含糖食物饮料摄入(不同年龄阶段需注意)、增加富含纤维食物;定期口腔检查(不同人群检查频率不同)和洁治(不同人群洁治间隔不同,如吸烟者、孕妇等有特殊情况)。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对于牙缝较窄的情况,牙线是比较好的选择;而牙缝较宽或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可以使用牙缝刷。使用牙线时,将牙线呈C形紧贴牙面,上下拉动清洁牙缝;使用牙缝刷时,将刷头放入牙缝中,轻轻来回移动清洁。老年人牙齿可能存在松动等情况,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牙龈和牙齿;儿童在使用时需要家长在旁协助,确保安全正确使用。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在口腔中被细菌发酵产酸,腐蚀牙齿并促进牙结石形成。应减少食用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例如,每周尽量控制吃甜食的次数不超过2-3次,且每次吃完甜食后要及时漱口。不同年龄阶段对糖分的代谢和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对甜食的喜爱程度较高,更需要家长引导控制甜食摄入;成年人则需注意自身饮食习惯,避免因长期高糖饮食增加牙结石形成风险。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类似于天然的牙刷,能摩擦牙齿表面,减少菌斑附着。比如芹菜、苹果等,咀嚼芹菜时,其纤维能摩擦牙齿表面,苹果在食用过程中也能对牙齿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对于患有糖尿病等特殊疾病的人群,在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避免因饮食不当影响血糖控制,进而间接影响口腔健康。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口腔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牙齿和牙龈的早期问题,如是否有早期菌斑堆积、牙龈炎症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口腔卫生指导。儿童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乳牙和恒牙的发育问题以及口腔疾病隐患;老年人由于口腔组织逐渐退化,更应定期检查,及时处理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问题。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口腔检查频率可能有所调整,例如患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口腔检查。
定期洁治:每1-2年进行一次超声波洁牙等洁治操作。超声波洁牙是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将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和色素等清除干净。通过洁治可以有效预防牙结石的堆积,维护牙周健康。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由于烟草中的色素容易附着在牙齿上并促进牙结石形成,可能需要缩短洁治间隔时间,每半年进行一次洁治;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和牙结石堆积,也应适当增加洁治次数,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洁治时间和方法,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