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治疗包括钙剂补充,轻度可口服钙剂,中重度或有症状者多静脉补钙且需注意速度和患者耐受性;应用维生素D制剂,因其可促进肠道对钙吸收等,不同年龄和病史患者补充需谨慎;针对病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关需长期维持治疗并监测指标,肾衰竭相关要调整饮食、积极治肾衰竭,急性胰腺炎相关要积极治原发病并监测血钙调整钙剂补充,同时关注相关患者特殊情况。
一、钙剂补充
钙剂选择与途径:
对于轻度低钙血症,可口服钙剂,如葡萄糖酸钙等。口服钙剂相对较为安全,但起效可能相对较慢。
中重度低钙血症或有症状的低钙血症,多采用静脉途径补充钙剂,常用药物有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静脉补钙时需注意控制速度,避免过快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对钙剂补充的耐受性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在静脉补钙时更需密切监测心率等生命体征,因为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对钙剂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静脉补钙时要谨慎评估钙的摄入量,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二、维生素D制剂应用
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钙的动员等。对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低钙血症,需要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等。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能更直接地发挥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对维生素D制剂的需求不同,儿童患者在补充维生素D时要根据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调整剂量,避免维生素D过量导致中毒等不良反应。有慢性肝病、肾病等病史的患者,其维生素D的代谢和作用可能受到影响,在补充维生素D制剂时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和调整方案。
三、针对病因治疗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关低钙血症:如果低钙血症是由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除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外,可能还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并且要监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指标。对于儿童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钙磷代谢,进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免疫相关指标的监测,并且在使用免疫抑制相关药物时要权衡对钙代谢的影响。
肾衰竭相关低钙血症:肾衰竭患者出现低钙血症时,要调整饮食中钙的摄入,同时积极治疗肾衰竭本身。例如,通过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改善肾功能,从而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对于老年肾衰竭患者,由于其各器官功能衰退,在治疗低钙血症时更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心血管功能、营养状况等,在补充钙剂等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防止出现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相关低钙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低钙血症时,要积极治疗胰腺炎原发病。在治疗过程中,要监测血钙水平的变化,根据血钙情况调整钙剂补充方案。对于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要劝导其改变生活方式,以降低再次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从而减少低钙血症复发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