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易致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儿童咽鼓管解剖特点及腺样体肥大会影响中耳通气引流)、机体免疫力低下(儿童自身免疫未完全发育及特殊基础疾病、营养不良等情况易致免疫力弱)、不良生活方式因素(游泳时水易进中耳、擤鼻不当易使分泌物入中耳)。
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该菌可产生内毒素等致病物质,破坏中耳黏膜的防御机制,导致中耳炎症的发生。在流感流行季节等情况下,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风险增加,进而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外耳道侵入中耳,或者经血液传播至中耳引起感染。对于有皮肤感染等情况的儿童,葡萄球菌更易通过血行播散等途径累及中耳。
咽鼓管功能障碍
儿童咽鼓管解剖特点: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宽且直,并且呈水平位,这使得鼻咽部的分泌物、病原体等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例如,当儿童患有感冒、鼻窦炎等疾病时,鼻咽部的炎症容易蔓延至咽鼓管,引起咽鼓管黏膜肿胀、堵塞,导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从而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较为发达。腺样体肥大会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儿童时期腺样体肥大较为常见,据相关统计,约有一定比例的儿童存在腺样体肥大的情况,这增加了儿童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风险。例如,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机械性阻塞,使中耳内形成负压,进而引起中耳黏膜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出现充血、渗出等炎症表现。
机体免疫力低下
儿童自身因素: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相对较弱,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差。在寒冷季节、过度疲劳等情况下,儿童的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例如,婴幼儿时期,免疫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不足,当接触到病原体时,容易发生感染并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其他特殊情况: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其自身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更容易反复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另外,长期营养不良的儿童,由于机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感染的易感性。
不良生活方式因素
游泳等水进入中耳:儿童在游泳时,如果不注意姿势或者鼻腔处于开放状态,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据研究,在儿童群体中,因游泳等导致水进入中耳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游泳池中的水含有多种病原体,一旦进入中耳,就容易引起中耳的感染炎症。
擤鼻不当:不正确的擤鼻方法可能会将鼻腔内的分泌物挤压入咽鼓管,从而导致病原体进入中耳。比如,儿童在感冒后鼻塞严重时,如果同时用双手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就容易使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据临床观察,很多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都有过不当擤鼻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