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与支气管肺炎在定义、病变范围、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和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支气管炎主要累及气管、支气管,病因有感染、环境等,症状较轻,影像可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对症和病因治疗为主,多数预后好;支气管肺炎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病因多样,症状重,影像有斑片状阴影,需抗感染等治疗,多数可愈,重者有并发症影响预后。
一、定义与病变范围
支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
支气管肺炎:也叫小叶性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向周围肺组织蔓延,累及多个肺小叶甚至整个肺大叶。
二、病因
支气管炎: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是常见病因,另外,空气污染、吸烟、过敏等因素也可诱发,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因病毒感染发病,成人则可能细菌感染相对多见。
支气管肺炎:多由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支原体等感染引起,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更易患支气管肺炎,且肺炎链球菌是较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不同年龄阶段引发的病原体有一定特点,新生儿可能以革兰阴性杆菌等为主。
三、临床表现
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之后可伴有咳痰,可伴有鼻塞、流涕、低热等症状,一般全身症状较轻,肺部听诊可闻及散在的干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
支气管肺炎:症状相对较重,除了咳嗽、咳痰外,常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婴幼儿可能有气促、鼻翼扇动、口周发绀等表现,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病变范围较大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新生儿可能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拒奶、吐沫等。
四、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紊乱。
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检查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多见,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等改变。
五、治疗原则
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如咳嗽剧烈可使用止咳药物,有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明确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支气管肺炎:需要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病情较重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同年龄患儿治疗时要考虑其生理特点,比如婴幼儿用药需更加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等。
六、预后
支气管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病程一般较短,但若未及时治疗或反复感染,可能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等。
支气管肺炎: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治愈,预后较好,但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等若病情较重,可能出现脓胸、脓气胸、肺大疱等并发症,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