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慢性荨麻疹,需从多方面着手。避免诱因方面,要注意饮食,记录饮食日记避免致敏食物,关注环境因素,花粉、尘螨等过敏者做好防护;皮肤护理要使用温和清洁剂清洁、避免搔抓;生活规律需保证作息充足、选择适度运动;心理调节要缓解压力,家属给予支持;病情监测要密切观察发作情况,异常及时就医。
环境因素: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诱发慢性荨麻疹。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穿长袖衣物等。对于尘螨过敏的患者,室内要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动物饲养者应避免与宠物过于亲密接触。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更需注意环境因素对荨麻疹的影响,应根据季节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居住环境。
皮肤护理
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洁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刺激皮肤。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洗护产品,轻柔地为孩子清洁皮肤,防止因清洁不当导致荨麻疹加重。
避免搔抓:搔抓会使皮肤受到刺激,导致组胺释放增加,从而加重荨麻疹症状,甚至可能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患者要尽量克制搔抓的欲望,可以通过涂抹止痒药物、轻轻拍打等方式缓解瘙痒。老年患者皮肤较为干燥,搔抓更容易引起皮肤损伤,更要注意引导其避免搔抓。
生活规律
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长期熬夜会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增加慢性荨麻疹发作的风险。成年人应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患者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需12-14小时,学龄儿童需10-12小时。
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环境。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可能会刺激皮肤,诱发荨麻疹。建议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干爽的衣物。对于患有慢性荨麻疹的特殊人群,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和强度。
心理调节
慢性荨麻疹容易反复发作,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而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又可能诱发或加重荨麻疹。患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家属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因为儿童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荨麻疹的病情。
病情监测
患者要密切观察荨麻疹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皮疹严重程度等,并详细记录下来。这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如果荨麻疹发作频率明显增加、皮疹范围扩大或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表现。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他们表达病情的能力可能有限,家属更要仔细观察其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送医。